-
楠木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N nM 别名:楠材(《别录》)来源: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性味:辛,温。附方: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肘后方》)③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
-
楠材
出处:楠木一名,最早见于《肘后方》,梁《别录》称楠材,唐《本草拾遗》称"楠木枝叶"。叶片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cm,宽2.5-4cm,先端渐尖,或呈镰状,基部楔形,上面光亮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6月份均有成虫出现,4月中下旬为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性味:辛;
-
楠属
中文名楠属拼音名nanshu拉丁名Phoebe中国植物志31:89描述PhoebeNees楠属,樟科,约90余种,分布于亚洲及热带美洲,我国有34种,均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东至台湾。能育雄蕊9,排成三 ,第一、二 的无腺体,花药内向,第三 的基部或近基部有2个具柄或无柄腺体,花药外向,4室,室成对迭生;
-
黑壳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壳楠:别名:岩柴、楠木、八角香来源:樟科黑壳楠LinderamegaphyllaHemsl.,以根、枝、树皮入药。生境分布:贵州、四川、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咽喉肿痛:用树皮1两,捣烂加淘米水炒热,外包喉部,水干即换。风湿麻木疼痛:用根3~
-
曲香散
《魏氏家藏方》卷十:组成:赤曲半两,藿香叶半两(去土),丁香(不见火)2两,肉豆蔻(面裹煨)2钱。主治:小儿慢惊,因吐泻所致。用法用量:每服1钱,1岁小孩半钱,煎香楠木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紫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楠:拼音名:ZǐN n别名:紫金楠、大叶紫楠、金心楠、金丝楠来源:樟科楠木属植物紫楠Phoebesheareri(Hemsl.)Gamble,以叶、根入药。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叶:温中理气。用于脚气浮肿,腹胀。根:祛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
-
楠木皮
《*辞典》:楠木皮:出处:《海药本草》拼音名:N nM P 来源: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树皮。性味:《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功能主治:《海药本草》: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并宜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