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红藤
葡萄科植物三叶爬山虎的根及茎·小红藤:小红藤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三爪金龙之别名。治风湿骨痛。2.治蛇咬伤,煎服并用鲜全草捣敷伤口周围;茜草科小红藤的根状茎·小红藤:拼音名:XiǎoHónɡTénɡ别名:四块瓦来源:茜草科小红藤RubiamaillardiLevl.etVan.,以根状茎入药。
-
柚树寄生
《*辞典》:柚树寄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Y uSh J Shēnɡ别名:柚寄生(《本草求原》),禄柚寄生(《岭南采药录》),柚子寄生(《南宁市药物志》)。切短晒干。雄花长约为雌花的一半,通常扁,花冠裂片同雌花;功能主治: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
野绿麻
《*辞典》:野绿麻:出处:《浙江中医杂志》拼音名:YěLǜM 别名:零余子荨麻(《中国植物图鉴》),艾麻草、红禾麻、禾麻草(《贵州草药》)。6厘米,具小刺毛及长螫毛。(《贵州草药》)②治风湿关节痛:红禾麻根-两,红五加皮三钱,泡酒服。(《贵州草药》)③治疳积:野绿麻全草三至五钱(鲜品一两),泡水服;
-
熊骨
2两,作煎剂或酒剂。吻部短而尖;中段以上有喙粗隆3条,下端较宽,呈滑车状,下端靠过骨环处无小孔(既无“凤眼”)。性味:味咸;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附方:治风湿骨关节肿痛:熊骨、桂枝、茅术、牛膝、杜仲、防己。煎汤或浸酒服。(《四川中药志》)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
-
山木通
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茎·山木通:山木通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1.治筋骨疼痛,泄泻,痢疾,尿路感染,妊妇浮肿,项下瘿瘤,煎服:9~治水肿,小便不利,湿热癃闭,热淋,妇女经闭,乳汁不通。"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痛,胃肠炎,疟疾,走马牙疳,角膜溃疡,乳痈,痔核肿痛,肠风下血。
-
山胡椒根
治风湿痹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或浸酒服。10月,挖取根部,洗净,晒干。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血,通络脉。(《福建民间草药》)②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牛筋条根、沙头老鹳草、茅草、筋骨草、钻地风、白茅草根、松草。(《四川中药志》)③治心腹冷痛:山胡椒根一至二两,黄酒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
-
透骨香
《*辞典》:透骨香: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T uGǔXiānɡ别名:透骨草(《滇南本草》),满山香(《分类草药性》),煤炭子、煤炭果(《贵阳民间药草》),万里香(《广西植物名录》),九里香、洗澡叶、芳香草、满天香(《云南中草药》),小遗骨草、透骨消(《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本品刺激性很强,可用1~
-
黄杨木
《*辞典》:黄杨木:出处:《纲目》拼音名:Hu nɡY nɡM 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的茎枝。全年可采,晒干。②《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牙痛,气痛,庙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备注:同属植物细叶黄杨,又名雀舌黄杨,分布山东、江苏、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
荷莲豆菜
《*辞典》:荷莲豆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 Li nD uC i别名:团叶鹅儿肠、地花生、痞子草(《贵州民间药物》),荷连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海南植物志》),串钱草、水荷兰、水流冰、青钱草(《广西药植名录》)。蒴果卵圆形。治热疮,疮疖,痈毒,蛇伤,眼膜炎,小儿疳积及小儿哮喘。
-
十八症
概述:十八症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又含α-棕榈酸甘油酯(α-palmitylglycerinester),(E)-3,4-亚甲二氧基苯丙烯醛[(E)-3,4-methylenedioxophenylpropenal]十八症的性味归经:十八症味辛,性温,归肝经。治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疼痛,毒蛇,蜈蚣咬伤。”
-
梧桐根
性味:①《草木便方》:甘,②《重庆草药》:味淡,性平,无毒。治风湿关节疼痛,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福建民间草药》)②治哮喘:梧桐根五钱至一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③治骨折:梧桐根皮、三百棒、震天雷、大血藤,捣敷或水煎服。⑤治肿毒:梧桐根、水桐根、桂花树根皮、薴麻根。
-
小血藤
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等的藤茎·小血藤:小血藤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心胃气痛,筋骨肢节酸痛,脚气,痿蹙,月经不调。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高达2米,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
猫花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āoHuā别名:蜂糖罐(《贵州民间药物》),蜂糖花、来江藤(《四川中药志》),猫眯花(《贵州草药》),蜜桶花、蜂蜜果、铁林杆、小白叶(《云南中草药》),叶上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野连翘(《云南中草药选》)。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止血。
-
木通根
《*辞典》:木通根:出处:《药性论》拼音名:M TōnɡGēn别名:八月瓜根(《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及白木通的根。治风湿关节痛,小便不利,胃肠气胀,疝气,经闭,跌打损伤。搜山虎,八爪龙、白龙须、见血飞、大小血藤、内红消、海金沙各五钱至一两,地胡椒减半,泡酒服。
-
梧桐叶
附方:①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梧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发背欲死:梧桐子叶,鏊上煿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内经拾遗方论》梧桐濯足汤)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观察Ⅰ、Ⅱ期高血压患者80例,52例口服梧桐叶糖浆,每次10毫升(含干生药2克),每日3次;
-
南蛇藤根
《*辞典》:南蛇藤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N nSh T nɡGēn来源:为卫矛种植物南蛇藤的根,8~(《泉州本草》)②治风湿骨痛:南蛇藤根十两,凌霄藤十两,石南藤五两,八角枫根三两,千年健二两。水煎,二次分服;并用杏香兔耳风叶、仙茅、青木香、萱草根、乌桕叶、半边莲(均用鲜品),捣烂,醋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