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樟
出处:《红河中草药》拼音名:XiānɡZhānɡ别名:樟木树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叶互生,革质;本植物的叶(香樟叶)、果实(香樟果)均供药用,各详专条。95%,其次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消食化滞。备注:本品还可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跌打损伤等症。
-
狗爪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爪樟:拼音名:GǒuZhuǎZhānɡ别名:臭樟、白香樟来源:樟科桢楠属植物有苞桢楠MachilusbracteataLecomte,以根、树皮及果实入药。四季可采根及树皮,秋季采果,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止痛。用于胃腹胀痛,急性胃肠炎。5钱,树皮2~
-
猴楠
拼音名:H uN n别名:香樟、牛筋条、牛荆树来源:樟科猴樟CinnamomumbodinieriLevl.[C.hupehanumGamble],以根皮、果实入药。生境分布:湖北、贵州。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主治胃肠炎,风寒感冒,风湿麻木,劳伤疼痛。外用治烫火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香樟果
出处:《红河中草药》拼音名:XiānɡZhānɡGuǒ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秋季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樟条。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解表退热。附方:①治高热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②治百日咳,痢疾:香樟果二钱,桉叶二钱,水煎服。
-
香樟叶
出处:《红河中草药》拼音名:XiānɡZhānɡY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叶片,全年可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樟条。同属植物黄樟的小品种鲜叶含挥发油2.6~3.5%、叶油含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另外含有丁香油酚、1,8-桉叶素、莰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樟脑、芳樟醇、α-松油醇及苄系倍半萜。功能主治:止血。
-
花药
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方式(1)贴着药(全着药adnateanther):花药背部全部贴着花丝上,如玉兰、白兰花的雄蕊。花药开裂的方式(1)纵裂(longitudinaldehiscence):花药沿药室纵嚮开裂,如油菜、百合等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药。4小瓣,花粉由瓣下的小孔散出,如小檗、香樟等的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