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球子
别名:土球子、土虺蛇、反鼻蛇、地扁蛇来源及产地:蝰蛇科动物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除去内脏的全体。内服:浸酒饮;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蝮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蝮蛇:拼音名:F Sh 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来源:有鳞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以全体入药。虽然有人认为江苏蝮蛇毒主要也是神经毒(据他们观察呼吸麻痹是主要症状及致死原因),但一般仍认为血循毒是主要的。
-
土虺蛇
概述:土虺蛇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药理作用:从蝮蛇毒中分离得到具有抗凝及促进纤溶作用的成分,可作为抗凝和溶血栓药物。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地扁蛇
概述:地扁蛇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蝮蛇之别名。别名:土球子、土虺蛇、反鼻蛇、地扁蛇。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反鼻蛇
概述:反鼻蛇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蝮蛇之别名。化学成分:全体含胆甾醇、牛磺酸、脂肪等。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
岩栖蝮
中文名:岩栖蝮拉丁名:Gloydiussaxatilis(Emelianov,1937)俗名:黑眉蝮、土球子、狗屎堆、大花蛇(辽宁)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蝰科,蝮亚科中文属名:亚洲蝮属采集描述:赵尔宓、黄美华、宗愉等,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上颌骨具管牙,有颊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