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石榴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石榴:地石榴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菍地之别名。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
-
地瓜藤
别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2.捣敷治痈肿疮毒,跌打肿痛。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
-
地菍
化学成分:叶含鞣质7.4%。《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菍:拼音名:DìRěn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来源: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Lour.,以全草或根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补血止血。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下位,先端具刺毛。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
地茄
概述:地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地菍之别名。别名:地茄、地稔、地石榴。2.治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脓疡,尿路感染。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地板藤
概述:地板藤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别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来源及产地:桑科植物地瓜FicustikouaBur.的茎叶。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消肿。1.治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水肿,尿路感染,白带,风湿痹痛。
-
地枇杷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枇杷:地枇杷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性味:苦,凉。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的全株·《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枇杷: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tikouaBur.以全株入药。
-
华西小石积
拼音名:HuáXīXiǎoShíJī别名: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树、马屎果、蒿叶叶、地石榴、小黑果、老鸦果、小石积木、沙糖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完整小叶片呈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短圆形,长5-10mm,宽2-4mm,全缘,先端急尖或突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均被疏柔毛。
-
小柿子
《*辞典》:小柿子: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XiǎoSh Zi别名:地石榴、跳八丈(《云南中草药》),小面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万卖(傣名)。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的根或叶。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蒴果球形。治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白带,痢疾,腹泻,黄疸,预防流脑。
-
小叶黑面叶
拼音名:XiǎoY HēiMi nY 别名:小柿子、地石榴、黑面叶、跳八丈、小叶山漆茎来源:大戟科山漆茎属植物小叶黑面叶BreyniapatensBenth.,以根及叶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痢疾,月经过多,崩漏,白带,痛经;外用治外伤出血,疮疖,湿疹,皮肤瘙痒,烧伤。
-
地稔
概述:地稔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地菍的别名。别名:地茄、地稔、地石榴。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