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大马蓼
拼音名:D MǎLiǎo别名:蓼草、旱苗蓼、白辣蓼来源:蓼科蓼属植物酸模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颈淋巴结结核。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假辣蓼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JiǎL Liǎo别名:白辣蓼(《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大马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叶披针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常微钝,基部楔形,下面具腺点,上面常有新月形斑点,绿色,主脉及叶缘具粗硬刺毛;生境分布:喜生于近水处。
-
鱼蓼
拼音名:YúLiǎo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乙醇提取物对亲水性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本植物中提取的3,5-二羟-4-甲基茋和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对苯并咪唑类杀真菌药有解毒作用。性味:辛;
-
猪蓼子草
《*辞典》:猪蓼子草: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ZhūLiǎoZǐCǎo来源:为蓼科植物节蓼或钟花蓼的全草或根。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一般长约1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具暗色斑,下面具腺点,主脉及边缘具伏生的粗硬刺毛;托叶鞘抱茎。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