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铁
拼音名:SūTiě别名:铁树、凤尾棕、凤尾蕉、梭罗花、铁甲松、金边凤尾来源: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CycansrevolutaThunb.,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性味:甘,淡,平。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根:祛风活络,补肾。用于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凤凰蛋
概述:凤凰蛋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铁树果之别名。来源:苏铁科植物苏铁CycasrevolutaThunb.的种子。性味归经:苦、涩,平,有毒。入肺、肝、大肠经。还含甲基氧化偶氮甲醇、2-氨基-3-甲氨基丙酸等。药理作用:苏铁苷类虽有抑制肿瘤作用,但连续应用有致癌作用。本品亦有神经毒性。
-
大风尾
概述:大风尾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铁树叶之别名。别名:大凤尾、番蕉叶来源及产地:苏铁科植物苏铁CycasrevolutoThunb.的叶。性味归经:甘、淡,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血,消肿解毒。1.治肝胃气痛,经闭,吐血,衄血、尿血,痢疾。2.治外伤出血,煅存性研末撒;
-
苏铁纲
苏铁纲(Cycadopsida)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常不分枝。精子具多数鞭毛。苏铁小孢子叶球长椭圆形,由鳞片状的小孢子叶螺旋状排列而成,每个小孢子叶的背面生有许多由3~5个小孢子囊组成的小孢子囊群。大孢子叶球球形,大孢子叶密被淡黄色绒毛,上部羽状分裂,下部成狭长的柄,柄的两侧生有2~6枚胚珠。种子成熟时红色。
-
苏铁属
中文名苏铁属拼音名sutieshu拉丁名Cycas中国植物志07:4描述CycasL.苏铁属,苏铁科,17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8种,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四川,供观赏用,种子入药;叶有鳞叶与营养叶两种,后者羽状深裂为多数线状披针形的裂片,两种叶成环交互着生于茎上;球花单性异株;
-
刺叶苏铁
拼音名:CìYèSūTiě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华南苏铁的根或种子。大孢子叶长20-30cm,羽状分裂,初被绒毛,后渐脱落,柄长,胚珠1-3(稀4-6)。花期5-6月,种于10月成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华南各地广为栽培,长江流域有盆栽。性味:甘;性平功能主治:平肝祛风;主高血压病;风湿痹痛;无名肿毒;
-
共生固氮菌
在实验条件下培养自生固氮菌,培养基中只需加入碳源(如蔗糖、葡萄糖)和少量无机盐,不需加入氮源,固氮菌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N2)作为氮素营养;如培养根瘤菌,则需加入氮素营养,因为根瘤菌等共生固氮菌,只有与相应的植物共生时,才能利用分子态氮(N2)进行固氮作用。
-
表皮细胞
(1)植物表皮细胞的外观 廓,有的呈多角形〔例如伏地卷柏(Selaginellanipponica)、苏铁(Cycasrevoluca)、万年青(Rhodeajaponica)、葡萄(Vitisrinifera)等〕;有的呈波浪形〔例如景天科(Crassulace-ae)、茄科(Solanaceae)、禾本科(Gramin-eae)〕;但在蕨类和水生植物中则含有叶绿体。
-
柳杉叶
拼音名:LiǔShān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柳杉的枝叶。集生于小枝上部,成短穗状花序状;种子褐色,近椭圆形,扁平,长4-6.5mm,宽2-3.5mm。花期4月,球果10-11月成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东部海拔1000-1400m以下,本部海拔2000-2400m的地带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植物的足
植物的足(foot)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胚发育时,开始是胚的一部分薄壁组织与配子体密切接触,并从作为母体的配子体获取营养。在发育中,它是于卵裂时来自基壁(basalwall)的细胞。在裸子植物,如苏铁、银杏等,其前胚的肥大部分,在机能上相当于“足”,在被子植物一般则发育成胚柄。
-
新植代
新植代caenophyticera从白垩纪后半期到现在被子植物占极大优势,称为新植代或被子植物时代。植物界的变迁是在动物界变迁之前,在白垩纪后半期多数被子植物已经出现,针叶树、苏铁、银杏等中植代的植物衰退,逐渐接近于现在的植物景观。这个变化称为植物界的白垩纪变革(Cretaceoustransformation)。
-
三叠纪
此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三叠系,代表符号为“T”。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使三叠纪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各洲连成一片的泛大陆(Pangaea)(图),促进了陆生动、植物的发展。蕨类植物特别是裸子植物(松柏和苏铁)继续繁茂。腕足类趋于减少,软体动物的菊石类、瓣鳃类和腹足类更加繁荣。
-
苏铁蕨属
中文名苏铁蕨属拼音名sutiejueshu拉丁名Brainea中国植物志04(2):196属下物种苏铁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