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科
莲科(Nelumbonaceae)最初本科被置于广义的睡莲科中,现多数学者赞同独立成科,但置于哪一目意见不一,Judd将其置于山龙眼目(Proteales)。莲(荷花)(NelumbonuciferaGaertn.),具根茎(藕)、叶(荷叶)盾状圆形,心皮埋藏在花托中(莲蓬),种子(莲子)卵形。我国南北各省都有分布和栽培。
-
广西莲座蕨
拼音名:GuǎnɡXīLiánZuò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广西观间座莲的根茎。具服大的根状茎。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长约1.5mm,褐色,近叶缘着生,一般由12-16个孢子囊组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深谷林下。性味:味微苦;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
-
强壮莲座蕨
有小羽片约14对,互生,向下渐缩小,基部着生的小羽片生约8.5cm,开展,中部的长约12cm,顶部的长约12-15cm,宽2-2.5cm,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近截形,顶生小羽片分离,与下面的同形,全缘,向顶部渐尖并具不夫同则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250m沟边密林下。性味:味苦;消肿散结。
-
刺柄莲座蕨
基部的2对椭圆状卵形,长约4cm,宽约1.7cm,下部的羽片较短,宽披针形,长5-6cm,宽1.7-1.8,中部的稍长,披针形,长6.3-7.5cm,宽约1.6cm,上部的与中部相似,有时稍呈镰刀形,基部稍不等,近截形或呈宽楔形,先端短渐尖,叶缘有不规则细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有清热散结,止咳消肿,止泻的功能。
-
河口莲座蕨
原形态:河口观音莲,多年生大型蕨类植物。具肥大的根状茎。孢子囊群线形,密接,长约1.8mm,有孢子囊20-28个,距叶缘约1.4mm处着生,在羽片上部或尖端不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瑕沟边处。性味:味微苦;消肿散结。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消肿、止咳散结的功能。
-
鸡脚莲
拼音名:JīJiǎoLián别名:大风尾草、原始莲座蕨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亨利原始观音座莲的全草。侧生羽片互生,有柄,彼此分开约5-6cm,斜出,基部1对稍短,长12-15cm,宽约3cm,上面1对长约17-20cm,宽4-5cm,宽披针形,全缘或略为波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山地林下。性味:苦;
-
云南莲座蕨
拼音名:YúnNánLiánZuò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云南观音座莲的根茎。根状茎肥大,直立。叶片宽大,羽片互生,长约20cm,下部羽片较短,宽20-24cm,长圆形,基部略狭,羽柄粗壮,直径约2cm,位于先端的羽轴有翅;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线形,近叶缘生,由14-20个孢子囊组成,不育的边缘平坦或稍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