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小豆散
《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大方》:方名:小豆散组成:赤小豆。主治:火丹绕腰。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葱白酒尤佳。《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方名:小豆散组成:赤小豆5升(湿地种之,令生芽,干之)。主治:漏胞,伤胎。用法用量:怀身数月日,经水尚来,每服方寸匕,以温酒服下,1日3次。
-
内消小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组成:赤小豆1合,糯米(炒黑)5合。主治:附骨疽。用法用量:摊故帛上涂贴,干即易之。制备方法:上为散,水调如糊。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小豆散。
-
赤小豆芽
《*辞典》:赤小豆芽:出处:《纲目》拼音名:Ch XiǎoD uY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经水罨发芽而成的豆芽。功能主治:治便血,妊娠胎漏。并治下血,先血后便之近血: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千金方》用量作三两)。(《金匮要赂》赤小豆当归散)②治妊娠数月,月犹经水时时来者,名曰漏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