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季花叶
《*辞典》:月季花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Yu J HuāY 来源: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功能主治:活血消肿。治瘰疬,跌打创伤,血瘀肿痛。《国药的药理学》:止血消肿,捣敷创伤。附方:①治瘰疬未破:月季花头二钱,沉香五钱,芫花(炒)三钱。碎剉,入大鲫鱼腹中,就以鱼肠封固,酒水各一盏,煮熟食之。
-
狐头
《*辞典》:狐头: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H T u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头。功能主治:治瘰疬、头晕。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附方:①治瘰疬:狐头、狸头灰敷上。(《千金方》)②治头晕病:狐头骨捣碎泡酒服。(《四川中药志》)摘录:《*辞典》
-
猫皮毛
《*辞典》:猫皮毛:出处:《纲目》拼音名:MāoP M o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皮毛。附方:①治瘰疬:先以石菖蒲烂研罨患处,微破,却以猫狸皮连毛烧灰,香油调敷。(《证治要诀》)②治乳痈溃烂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坩埚内煅存性,入轻粉少许,抽调封之。(《济生秘览》)③治鬼舐头(即油风):猫儿毛灰,膏和敷之。
-
铅灰
《*辞典》:铅灰: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QiānHuī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之,久当有脚如黑灰。功能主治:《本草图经》:治瘰疬。先吃猪肉脯少许,一时来却用砂糖浓水半盏调灰,五更服,虫尽下。(《本事方》)③治吐虫有积:黑锡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
天葵
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天葵:天葵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根生叶丛生,有长柄;小叶柄短,有细柔毛;(《湖南药物志》)摘录:《*辞典》锦葵科植物菟葵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天葵:天葵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菟葵之别名。入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
黄颡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颡鱼:拼音名:Hu nɡSǎnɡY 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来源:鲱形目鲿科(鮠科)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性平归经:肾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水;小便不利;(《医林集要》)②治瘰疬不问破与未破:黄颡鱼破开,入蓖麻子二、三十个在肚内,以绵缚定,于厕坑内放。
-
枇杷核
《*辞典》:枇杷核:出处:《本经逢原》拼音名:P P H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化学成份: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羟甲基-D-脯氨酸、顺-4-羟甲基脯氨酸,脂肪酸,甾醇。性味:苦,平。归经:《本草再新》:入肾经。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
薅田藨
8月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原形态:茅莓(《本草拾遗》)落叶小灌木,高约1米。枝呈拱形弯曲,具短柔毛和倒生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浸酒治瘰疬;治跌打,咳嗽,产后瘀痛,赤痢,热眼。附方:①治创伤出血:薅田藨叶晒燥,研细末,敷伤口,洁布条扎护。
-
荔枝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夏秋收集,晒干。核:理气,散结,止痛。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
猫头
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①《纲目》:治心腹痛,杀虫治疳,及痘疮变黑,瘰疬鼠瘘,恶疮。②《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痔疮。附方:①治瘰疬:猫脑(《圣惠方》作 猫脑骨,炙黄 )、莽草二昧等分。(《便民食疗》)④治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方寸匕。(《寿域神方》)⑤治小儿阴疮:猫头骨烧灰敷之。
-
蒲蒻
出处:《纲目》拼音名:P Ru 别名:蒲黄根(《产乳集验方》),蒲笋(《日用本草》),蒲儿根(《野菜谱》),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圣济总录》蒲根汤)③治遗精、白带:蒲黄根、蒴藋各一两,薴麻根,米仁根各五钱,白英、三白草各四钱。
-
丁癸草根
《*辞典》:丁癸草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īnɡGuǐCǎoGēn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治疔疮,亦治蛇伤。③《岭南采药录》:治瘰疬。(《本草求原》)④治毒蛇咬防:鲜丁癸草根或全草,捣绞汁内服一小杯,渣敷患处,六小时后,再服再敷。
-
白梅花
《中医大辞典》·白梅花:白梅花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绿萼梅花之别名。入肝、胃经。1.治肝气郁结,脘痛,胸闷,食欲不振,梅核气。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赤水玄珠》)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
-
地牯牛
蛟蜻蛉科昆虫蛟蜻蛉的幼虫·《中医大辞典》·地牯牛:地牯牛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拼音名:DìGǔNiú英文名:antlion别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蚁狮、金沙牛、地拱、沙猫来源:药材基源: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5.《四川中药志》:治症块,疟母,大便闭结不通,退竹木刺及铁沙入肉。
-
芋头
别名:毛芋、芋奶、芋根。性味:辛,平,有小毒。4枚,自叶鞘基部抽出,各生1内穗花序,顾次开放,长约30厘米。"功能主治:消疬散结,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决,牛皮癣,汤火伤。大荸荠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
-
白螺蛳壳
别名:白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①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肘后方》)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
-
过坛龙
中央羽片最大,线状披针形,长10~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⑾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治疗小儿无黄疸型肝炎6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3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部分病例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
-
猫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肉:拼音名:MāoR u别名:家猫来源:食肉目猫科猫FelisocreatadomesticaBrisson,以肉入药。解毒散结。(《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各家论述:1.《纲目》:治劳疰,鼠瘘。2.《本草求真》:补血,治瘩洼,又治瘰疬。3.《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散瘰疬结核,补虚劳,消虫胀,疗汤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