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奶奶
概述:羊奶奶为中药名,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胡颓子之别名。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止泻,开胃,止血。治肠炎,痢疾,食欲不振,消渴,咯血,血崩。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
-
小羊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拼音名:XiǎoY nɡT o别名:羊奶奶来源:猕猴桃科小羊桃ActinidiapurpureaRehd.,以根、皮、果实入药。叶片纸质,卵形至长方椭圆形,长8-13cm,宽4.5-8cm,先端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截平形至微心形,两侧通常不对称,边缘具细小上渐尖的锯齿,背面脉腋上有少量?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黑老头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ēiLǎoT u别名:大种黑骨头来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根。性味:性温,味苦,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健脾利湿。注意:孕妇忌用。附方:①治风湿骨痛:鲜黑老头一两五钱,鲜羊奶奶根一两二钱,白金条根、白土牛膝、大鹅儿肠根、鲜大茨菜根、追风散根、大红禾麻根各一两。
-
马鹊树
拼音名:MǎQuèShù别名:羊奶奶树、牛奶奶树、牛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长叶胡颓子的根、枝叶或果实。花银白色,杂有褐色鳞片,常5-7花簇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每花基部有1苞片,早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山坡灌丛中或沟旁。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跌打损伤;
-
半含春
概述:半含春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胡颓子之别名。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功在止泻,开胃,止血。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
-
白绿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拼音名:B iLǜY 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viridisServett.var.delavayiLecte.,以茎皮、根皮、叶入药。功能主治: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果便长约1cm。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卢都子
概述:卢都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藏经》,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胡颓子之别名。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止泻,开胃,止血。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
-
土萸肉
概述:土萸肉为中药名,出自《闽东本草》。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止泻,开胃,止血。治肠炎,痢疾,食欲不振,消渴,咯血,血崩。15g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