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花丹
《中医大辞典》·白花丹:白花丹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矾松素对中枢及妊娠子宫还有兴奋作用。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花萼管状,绿色,长约1cm,上部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外被腺毛,有粘性;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主脉上面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表皮内侧均具厚角组织。
-
一见消
白花丹之别名·一见消:一见消为白花丹之别名。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惠直堂方》卷四方之一见消:组成:川乌3两,草乌3两,川倍子4两,闹羊花3两,大黄6两,血余4两,生南星3两,生半夏3两,白及5两,白蔹5两,当归6两,土贝母4两,金银花3两,白芷4两。
-
白花丹属
中文名白花丹属拼音名baihuadanshu拉丁名Plumbago中国植物志60(1):3属下物种白花丹、白花丹(原变种)、贵州白花丹、尖瓣白花丹、蓝花丹、蓝花丹(原变型)、雪花丹、紫花丹
-
茅膏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茅膏菜:拼音名:M oGāoC i别名:地胡椒、捕虫草、食虫草、地珍珠、落地珍珠、一粒金丹、苍蝇网、山胡椒草来源: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茅膏菜DroserapeltataSmithvar.lunata(Buch.-Ham.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疟疾(贴大椎穴),角膜云翳(贴太阳穴),淋巴结结核,湿疹,神经性皮炎。
-
紫雪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雪花:拼音名:ZǐXuěHuā别名:紫花丹、谢三娘来源:蓝雪科紫雪花PlumbagoindicaL.(P.roseaL.),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杀虫。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或钝,罕近宽楔形,骤然缩细成一短柄,全缘。蒴果盖裂。小毒功能主治:破血通经;
-
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的一种独特现象。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或胎座继续生长,经珠孔进入胚珠,最后达到胚囊,花粉管内含物和2个精子从顶端放出,花粉管能沿一定道路生长的现象,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助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吸引的结果。(4)两核的染色质融合;有的植物精子先与1个极核融合后再与另1极核融合;
-
白皂药
概述:白皂药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白花丹之别名。别名:白雪花、白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2.治跌打扭伤,蛇咬伤,疥、癣。药理作用:矾松素有抗肿瘤、抗菌、抗凝血、抗生育、祛痰作用。
-
白雪花
概述:白雪花为中药名,出自《广州植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白花丹之别名。别名:白雪花、白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2.治跌打扭伤,蛇咬伤,疥、癣。药理作用:矾松素有抗肿瘤、抗菌、抗凝血、抗生育、祛痰作用。
-
白花岩陀
概述:白花岩陀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白花丹之别名。别名:白雪花、白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2.治跌打扭伤,蛇咬伤,疥、癣。药理作用:矾松素有抗肿瘤、抗菌、抗凝血、抗生育、祛痰作用。
-
圆叶茅膏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圆叶茅膏菜的全草。花萼上部5裂,裂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小腺齿;还含槲皮素(querec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及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素-3-双半乳甙(quercetin-3-digalactoside)等黄酮甙类成分。性味:辛;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