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拼音名:YěZhīMɑ别名:野油麻、山麦胡、地蚤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野芝麻LamiumbarbatumSieb.etZucc.,以地上全草或花入药。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状卵形,先端长尾状,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具粗齿,两面具伏毛;气微香,味淡,微辛。小儿疳积;或研末调青敷。
-
宝盖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宝盖草:拼音名:BǎoG iCǎo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LamiumamplexicauleL.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或圆形,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或小裂,两面被毛;主跌打损伤;
-
白花菜
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白花菜:白花菜为中药名,出自《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野芝麻之别名。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异槲皮苷、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黄苷、野芝麻苷(Lamioside)、芸香苷、胆碱、鞣质、绿原酸、咖啡酸等。掌状复叶,互生;①汪颖《食物本草》:"下气。
-
吸吸草
概述:吸吸草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野芝麻之别名。别名:白花菜、吸吸草、泡花草、野油麻。功能主治:功在补气健脾,清肺凉血,利水通淋,散瘀消肿。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异槲皮苷、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黄苷、野芝麻苷(Lamioside)、芸香苷、胆碱、鞣质、绿原酸、咖啡酸等。
-
野芝麻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根: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小芝麻、小黑药来源:梧桐科野芝麻根HelicteresglabriusculaWall.,以根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杀虫。苎麻根各二两,益智仁五钱。⑦治痔疮发炎:土蚕子根二两,大青根一两,梅叶冬青根二两半,胡秃子叶一两,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
风盏
概述:风盏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宝盖草之别名。别名:接骨草、莲台夏枯、珍珠莲、风盏、蜡烛扦草。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消肿解毒。1.治黄疸型肝炎,高血压,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面瘫,鼻渊,瘰疬。2.治跌打损伤肿痛,配苎麻根、大蓟捣烂,和鸡蛋清、蜂蜜调敷;
-
野芝麻属
中文名野芝麻属拼音名yezhimashu拉丁名Lamium中国植物志65(2):484描述LamiumL.野芝麻属,唇形科,约40种,产欧洲、北非及亚洲,我国有3种,产西南部、西北部经中部至东北部,均入药,其中宝盖草L.amplexicauleL.南北广布。雄蕊4,前对较长,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花药被毛,2室,室水平叉开;小坚果长圆状或倒卵状三棱形。
-
长叶山芝麻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Ch nɡY ShānZhīMɑ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云南中草药》),山芝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呼领(傣名)。来源:为梧桐科植物长叶山芝麻的全株。3厘米,基部斜圆形或稍呈心形,先端钝,边缘具锯齿,上面深绿色,疏被星状毛,下面色较淡,具稀疏短柔毛及星状毛,基出脉2,侧脉5~
-
维特他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拼音名:WéiTèTā英文名:HerbofElongatedScrewtree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山芝麻。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1cm,宽2.5-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而偏斜,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被稀疏的星状短柔毛,下面被星状柔毛及长柔毛。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截疟。
-
野山芝麻
拼音名:YěShānZhīMɑ别名:山芝麻、野芝麻、野芝麻棵、香芝麻棵来源: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长角山芝麻HelictereselongataWall.,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炎解表,截疟,止泻。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喉炎,肠炎,疟疾,腹泻。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假野芝麻属
中文名假野芝麻属拼音名jiayezhimashu拉丁名Paralamium中国植物志65(2):544描述ParalamiumDunn假野芝麻属,唇形科,只有假野芝麻P.gracileDunn1种,产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苞片及小苞片细小;花冠筒伸长,至喉部增大,内无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圆形,稍内凹,下唇张开,3裂,中裂片较大,全缘;
-
野西瓜苗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西瓜苗:拼音名:YěXīGuāMi o别名:小秋葵、香铃草、山西瓜秧、野芝麻、打瓜花来源:锦葵科木槿属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trionumL.,以全草、种子入药。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咳,利尿。小苞片12,线形,长约8mm,被粗长硬毛,基部合生;表面具星状粗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cm;
-
北风草
拼音名:BěiFēnɡCǎo别名: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 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白花草、鼠尾癀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绒草的全草。茎纤细,多分枝,四棱形,有沟槽,被柔毛。小坚果卵状三棱形。
-
野芝麻花
花冠白色或浅黄色,长约2cm,筒部稍上方呈囊状膨大,筒口宽至6mm,外面在上部被疏硬毛或近绒毛状毛被,余部几无毛,内面冠筒近基部有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倒卵圆形或长圆形,长约1.2cm,先端圆形或微缺,边缘具缘毛及长预知毛,下唇长约6mm3裂,中裂片倒肾形,先端深凹,基部急收缩,侧裂片宽;性味:味甘;
-
鼬瓣花
拼音名:YòuBànHuā别名:壶瓶花、引子香、十二槐花、金槐、野苏子、野芝麻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鼬瓣花的全草。叶柄长1-2.5cm,被短柔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8.5cm,宽1.5-4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宽楔形边缘圆齿花序多花密集,腋生;性味:味甘;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
-
芝麻响铃铃
概述:芝麻响铃铃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中医方药学》记载的农吉利之别名。功能主治:解毒抗癌,止咳平喘,利湿消积。1.用于皮肤鳞状上皮癌,子宫颈癌等癌症。野百合碱注射液作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一次2毫升(含野百合碱50mg),一日1次。毒蛇咬伤,捣敷。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对其有解毒作用。
-
火索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索麻:拼音名:HuǒSuǒM 别名:假芝麻、癞皮树、火索木、坡皮麻、鞭龙来源: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扭蒴山芝麻HelicteresisoraL.,以根入药。叶互生,叶柄长8-25mm,被柔毛;平归经:胃经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各家论述: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
地磨薯
拼音名:DìMóShǔ别名:野芝麻棵、小黑药、野芝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细齿山芝麻的根。叶片偏斜状披针形,长3.5-1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斜心形,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稀疏的星状短柔毛。雄蕊10,着生在雌雄蕊柄的先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坡上或灌丛中。性味:苦;清热解毒。
-
假连翘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连翘:拼音名:JiǎLi nQi o别名:番子刺、洋刺、花墙刺、篱笆树来源:马鞭草科假连翘DurantarepensL.,以叶、果入药。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5cm,宽1.5-3.5cm,基部楔形,叶缘中部以上有锯齿,先端短尖或钝,有柔毛。性味:味甘;小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截疟;
-
小野芝麻属
中文名小野芝麻属拼音名xiaoyezhimashu拉丁名Galeobdolon中国植物志65(2):492描述GaleobdolonAdans.小野芝麻属,唇形科,约6种,其中1种分布于西欧及伊朗北部,1种分布至日本,其余均产我国东部、南部至西南部的四川。雄蕊4,前对较长,花药卵圆形,2室,室叉开;子房裂片先端无毛或于顶部有短硬毛,花柱先端近相等2浅裂;
-
蚕豆病毒属
蚕豆萎蔫病毒侵染的植物表皮细胞中,可看到无定形体和结晶状内含体。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质中,形成许多长形或四方形的结晶体,结晶体中病毒粒子排列紧密而整齐。蚕豆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一些科,蚕豆萎蔫病毒寄主范围极广,可感染44个科186属中的328植物,包括40种豆科植物。
-
农吉利
概述:农吉利为中药名,出自《中医方药学》。别名:野芝麻,芝麻响铃铃、狗铃草、紫花疔草。功能主治:解毒抗癌,止咳平喘,利湿消积。1.用于皮肤鳞状上皮癌,子宫颈癌等癌症。野百合碱注射液作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一次2毫升(含野百合碱50mg),一日1次。毒蛇咬伤,捣敷。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对其有解毒作用。
-
紫花一炷香
拼音名:ZǐHuāYíZhùXiānɡ别名:臭野芝麻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黑刺蕊草的全草。原形态:黑刺蕊草,草本植物,高30-70cm。 ^^伞花序多花,组成连续或稍间断的假穗状花序,顶生,长6-11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坡、路旁、灌丛及林中,干淡或湿地上。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
粘毛鼠尾草
拼音名:ZhānMáoShǔWěiCǎo别名:野芝麻、黄花鼠尾草、吉子嘎保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全草。花冠黄色,长1-1.3cm,外面被疏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2-2.5mm有不完全的疏柔毛毛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一海拔2500-3700m的山坡草地,沟边阴处,山脚山腰。胃经功能主治:清肝;主目赤肿痛;
-
马蓝属
中文名马蓝属拼音名malanshu拉丁名Pteracanthus中国植物志70:123描述StrobilanthesBl.马蓝属,爵床科,约250种(广义的),我国约有20种。1944年经C.E.B.Bremekamp订正,本属仅有11种,分布地区限于苏门答腊和爪哇,其余的种分别转移至许多个属[参阅Ned.Akad.vanWet.,Verh.(TweedeSeclie),Dl.41(1):1-36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