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肉
兔肉性凉味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被称之为“保健肉”、“荤中之素”、“美容肉”、“百味肉”等等。可治热气湿痹、止渴健脾、凉血、解热毒、利大肠。以上几种动物的皮毛(兔皮毛)、血(兔血)、骨(兔骨)、头骨(兔头骨)、脑(兔脑)、肝(兔肝)亦供药用,各详专条。"⑤《本经逢原》:"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
-
兔皮毛
《*辞典》:兔皮毛:出处:《唐本草》拼音名:T P M o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②《本草拾遗》:毛烧灰,主灸疮不瘥。③《纲目》:毛灰治小便不利。外用:烧灰涂敷。(《肘后方》)②治妇人带下:兔皮,烧令烟断,为末,酒服方寸匕。(孟诜《必效方》)摘录:《*辞典》
-
兔头骨
《*辞典》:兔头骨:出处:《别录》拼音名:T T uGǔ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头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甘酸,平。②《食疗本草》:味酸。功能主治:治头痛眩晕,消渴,难产,恶露不下,小儿疳痢,痈疽疮毒。①《别录》:主头眩痛,癫疾。③《纲目》:烧末敷,妇人产后阴脱,痈疽恶疮。
-
兔血
《*辞典》:兔血:出处:《纲目》拼音名:T Xu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血。原形态:动物详兔肉条。性味:《纲目》:咸,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附方:治心气痛:腊兔血和茶末四两,乳香末二两。捣丸芡子大,每温醋化服一丸。(《瑞竹堂经验方》)摘录:《*辞典》
-
兔脑
《*辞典》:兔脑:出处:《别录》拼音名:T Nǎo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脑。功能主治:治胎产不利,冻疮,火伤,皮肤皲裂。附方:治产妇产育艰难,或横或逆:兔脑髓一个(去皮膜、研如泥),母丁香一钱(细末),乳香二钱五分(另研),麝香一钱(另研)。(《证治准绳》催生丹,即兔脑丸)摘录:《*辞典》
-
兔肉酱
《痘治理辨》:方名:兔肉酱组成:腊月兔肉。主治:痘疮。用法用量:作酱食。
-
兔科
兔科是兔形目的1科,通称兔。陆栖,见于荒漠、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干草原和森林。其余8个属均是穴兔类,后腿不太长,穴居;穴兔类幼兔出生时裸露,闭眼,耳无听觉,7天后才长毛,睁眼时具听觉。其中穴兔属的穴兔已驯化成家兔。雪兔冬毛变白,分布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北部;兔肉可食,兔皮虽薄,但保温性强。
-
兔骨饮
别名:兔骨粥(《仙拈集》卷二)。处方:兔骨1具(微炙黄,捣碎)大麦苗1千克功能主治: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用法用量:上药以水10升,煮取汁5升,每服150毫升,日服二至三次。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汁5升,每服1小盏,1日2-3服。用药禁忌:忌食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