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首鱼
《*辞典》:石首鱼:出处:《食性本草》拼音名:Sh ShǒuY 别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篆要》)。灰分0.9,0.9克;性味:甘,平。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少阴经。功能主治:①崔禹锡《食经》:主下利,明目,安心神。
-
大黄鱼
大黄鱼的别名大黄花鱼、黄鱼、大鲜、大王鱼、金龙、石首鱼、石头鱼大黄鱼使用提示每次约100克大黄鱼的营养价值1.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而小黄鱼体背较高,鳞片圆大、尾柄粗短,口宽上翘,眼睛较小。
-
石首鱼脑汤
《慈幼新书》卷二:组成:诃子1钱,甘草1钱,荆芥5分,细辛5分,人参5分,桔梗2钱,石首鱼脑骨5钱(煅存性,为末)。主治:肺气虚寒,鼻流不臭清涕,经年不愈。用法用量:将上药煎好,去滓,入石首鱼脑骨末,再煎1-2沸服。
-
黄唇鱼鳞
拼音名:HuánɡChúnYúLín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鳞片。内行牙细小。背鳍Ⅶ,Ⅰ-22-25,起点于胸鳍基部后上方。体灰棕带橙黄色,胸鳍基部腋下有1黑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近海大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50-60m海区,幼鱼栖息于沿岸及河口附近,以虾、蟹等甲壳动物及小鱼为食。性味:味甘;
-
万应乳癥内消丸
《集验良方》卷一:方名:万应乳癥内消丸组成:鲜石首鱼脊翅50两(炙,研净末),小青皮100两(晒脆,磨末)。主治:乳痈,乳疽,乳中结核,内外吹乳。醉卧盖被出汗即愈,避风为要。初起未成者1服即消,已成者服之内消外溃,倘未溃,1连3服无不溃者;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用米饮汤为丸,如梧桐子大,瓷瓶收贮。
-
鱼石散
方出《医学正传》卷六,名见《东医宝鉴 内景篇》卷四:方名:鱼石散组成:石首鱼脑骨5对(火煅,出火毒。即白鲞脑中骨也),滑石5钱。用法用量:分作2服,煎木通汤调下。未愈,再服数剂,必待沙出尽乃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聤耳散
《疡科遗编》卷下:聤耳散:处方:石首鱼枕骨2两(炙),胭脂1钱(炙),冰片3钱。功能主治:小儿聤耳流脓。摘录:《疡科遗编》卷下《外科全生集》卷四:方名:聤耳散组成:鲜鳇鱼脑中枕骨(煅)。主治:耳内有脓作痛。用法用量:用时拭干脓水,取少许吹入耳内。制备方法:上研末,每两加冰片1钱,研匀。
-
鱼胶
拼音名:Y Jiāo别名:鳔胶、鱼白胶来源:以鲟形目石首鱼、鲟鱼为主,以鳔煮沸加工所得的胶质入药。生境分布:南方地区。功能主治:内服为止血剂,并供绊疮膏制造之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温肺止流丹
处方:诃子3克甘草3克桔梗9克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末)荆芥1.5克细辛1.5克人参1.5克功能主治:治鼻渊属肺气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通淋琥珀丸
《玉案》卷五:方名:通淋琥珀丸组成:琥珀3钱,鳖甲5钱,滑石8钱,黄连8钱,石首鱼脑骨3对(煅),牛膝8两(熬膏)。主治:砂石淋,茎中涩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清茶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牛膝膏为丸。
-
鮟鱇科
鮟鱇科是鮟鱇目的1科,有4属25余种,通称鮟鱇。上下颌、犁骨与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或尖牙,可向内倒伏。第一背鳍具5~具幽门盲囊。常半埋于海底沙泥中,露出大口及眼睛,潜伏不动,由第一鳍棘特化成拟饵样的吻触手在大口前面摆动,以捕食鱼类。春季产卵,卵浮性,数卵常包于粘液囊内,随后粘液囊裂开,卵单独在海面漂浮。
-
珠珀救苦散
《天花精言》卷六:方名:珠珀救苦散组成:石首鱼枕骨1钱(未经盐渍,鲜黄花鱼脑内白石2块,置水内煮1炷香,研为极细末),京剥牛黄5分,大珍珠5分(将珠下于豆腐内,将豆腐悬于净砂锅内,水煮1炷香,研为极细末),孩儿茶5分,黄柏末3分,大梅花冰片3分,真青黛5分,象皮5分(烧煅存性)、好硼砂3分,琥珀末5分。
-
鮸鱼
鮸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鮸鱼属的1种。颏部有4个小孔,前方2孔细小,后方2孔裂缝状;背鳍连续,具9~鳔大,圆椎形,两侧有34对侧枝,每一侧枝有背腹分枝,背分枝和腹分枝又分出细密小枝交叉成网状。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500毫米,怀卵量70~生境分布山东。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养血止血,补肾固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