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分布于亚热带气候潮湿的地区,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降雨量少,年降雨量1000~群落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林下苔藓植物丰富。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非洲东南部和美国东南部。我国的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和发育状况皆居全球之首。
-
斑鸠占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鸠占:拼音名:BānJiūZh n别名:神仙豆腐柴、狐臭柴来源:马鞭草科斑鸠占PremnafulvaGraib,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贵州。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调经。单叶对生;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长4-14cm,宽2-9cm,无毛至疏生短柔毛,具披针形或线形苞片;(检查黄酮类)性味:味辛;肾虚阳痿;
-
斑鸠占叶
拼音名:BānJiūZhànYè别名:战骨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单叶对生;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长4-14cm,宽2-9cm,无毛至疏被柔毛,具披针形或线形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续筋接骨。水火烫伤;
-
赤腹松鼠
原形态:赤腹松鼠,中等大小树栖松鼠,体长19-25cm,体重280-420g。体侧无皮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居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稀树灌丛或果园中。性味:味甘;性平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行气止痛。主跌打伤痛;月经不调;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理气调经的功效。
-
大苞寄生
总花梗长7-11mm,花梗长约lmm;副萼杯状,长约1mm,具5浅齿;苞片披针形,长18-27mm,宽3-6mm,基部楔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大苞寄生生于海拔150-900(-1200)m的山地、山谷或溪畔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油茶、檵木、柿树、紫薇或杜鹃属、杜英属、冬青属等植物上。性味:苦;微温功能主治:补肝肾;祛风除湿。
-
滇南寄生
拼音名:DiānNánJìSh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锈毛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花冠花蕾时管状,长0.8-1.5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约4.5mm,反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8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余甘子树、李属、柑橘属等植物上。性味:苦;手足麻木;
-
豆渣树
拼音名:DòuZhāShù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安息香科植物赤杨叶的根和叶。叶片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5cm,宽4.5-8cm,先端急尖至渐尖,稀尾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被褐色星状毛,有时脱落变无毛,下面褐色或灰白色,有时具白粉;
-
狗爪樟皮
拼音名:GǒuZhuǎZhānɡPí别名:臭樟、白香樟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滇润楠的根或树皮。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能育雄蕊9,排成3 ,花丝基部被柔毛,花药4室,第3 雄蕊稍长,退化雄蕊基部有长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喜湿润和土壤肥沃的山坡。性味:辛;
-
海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木:拼音名:HǎiM 别名:鸡皮[傣语]来源:楝科鹧鸪菜HeyneatrijugaRoxb.,以根入药。主治风湿腰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心胃气痛。小叶7,小叶柄长4-8mm,顶生小叶柄长达2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次生林中。性味:苦;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咽;
-
红椽木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性味:甘;
-
红叶木姜子根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野春桂,云:"野春桂花倮罗持售于市,见其折枝,红干独劲,绿叶未生,擎来圆紫苞,迸出金粟。拼音名:HónɡYèMùJiānɡZǐGēn别名:樟树根、油炸条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中空隙处或林缘。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
-
红叶树子
拼音名:HónɡYèShù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种子。叶片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缘或上半部叶缘具疏浅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1300m的丘陵或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性味: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敛疮。
-
华东瘤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叶片椭圆形,长20-35cm,宽12-16cm,中部以上羽状,侧生羽片10-12对,近对生或互生,近无柄;羽片纸质,狭椭圆形,边缘近全缘,近顶部有粗齿,中部羽片较大,长5-9cm,宽1.2-1.5cm,顶生羽片披针形,其基部常上部1-2枚侧生羽片合生;性味:微苦;凉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黄皮
拼音名:HuánɡPí别名:救驾、臭条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圆叶梾木的树皮。)Sojak[CornusoblongaWal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侧脉4-5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溪边疏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性味:味苦;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摘录:《中华本草》
-
鸡蛋七
拼音名:JīDànQī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姜状三七的根。主根肉质,呈姜块状;有花80-100朵,总花梗长约25cm,疏被短柔毛,基部无苞片,小苞片线状或狭披针形,簇生于小花梗基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性味:味苦;性温功能主治:散瘀;主跌打损伤;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虚劳咳嗽;
-
栲栗叶
拼音名:KǎoLì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叶。总苞径约2.5cm,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3-4裂瓣,壳斗壁厚1-1.5mm,刺长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较密生,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壳斗成熟时近无毛,每壳斗具1坚果;性味:苦;涩肠止泻。
-
雷公连
原形态:雷公连,附生藤本。中肋表面平坦,背面隆起,侧脉与中肋成30度锐角斜伸,然后弧形上升,边缘连接,细脉网状。花丝基部宽,长约4mm,药隔线形,药室长圆形,从顶部外向纵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石崖上。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瘀止痛。有祛瘀生新、镇痛的功能。
-
里白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LǐBái英文名:GlaucousDiplopterygium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由3-4个孢子囊组成,生于羽片背面侧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2.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微木化。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行气止血;
-
镰叶瘤足蕨
拼音名:LiánYèLiúZúJué英文名:all-grassofDistinctPlagiogyria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羽片纸质,15-20对,互生,长4-6cm,宽8-13mm,上下面均为绿色,渐尖头,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侧沿叶轴上延,下侧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齿;
-
龙棕
拼音名:LónɡZō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龙棕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ycarpusnanaBecc.采收和储藏: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雌花淡绿色,球状卵形,花瓣稍长于萼片,心皮3,被银色毛,胚珠3颗,但只1颗发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松栎林、次生灌木丛中。
-
卵叶寄生
叶片卵形、卵圆形或长卵形,长6-llcm,宽4-7cm,先端圆钝,有时钝尖头,基部圆形,有时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星状毛或无毛,侧脉4-5对,在上面明显。苞片卵形,花托陀螺状,长约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1100m的低山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油茶、木油桐、木波萝、白饭树、普洱茶等植物上。主风湿痹痛;
-
毛足铁线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拼音名:MáoZúTiěXiànJué英文名:Bonat'sMaidenhair别名:毛脚钱线蕨、猪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毛足铁线蕨的全草。羽片6-10对,互生,略斜上,有柄,卵形,下部的长8-10cm,宽5-6cm,三回羽状;有清热解毒、利尿止泻的功能。用于痢疾、尿路感染、白浊、乳腺炎等症。
-
乳源木莲果
拼音名:RǔYuánMùLiánGuǒ别名:木莲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乳源木莲的果实。叶片倒披针形、狭倒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8-14cm,宽2.5-4cm,先端渐尖或稍弯的尾状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稍背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侧脉8-10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性味:淡;
-
山玉桂
叶柄长0.6-2.4cm,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20cm,宽1.5-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灰白色,幼时被粉状微柔毛,后变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与侧脉两面凸起;伞房状花序,长3-4cm,近无毛,具2-5朵花,苞片及小苞片长约2mm,早落。性味:辛;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活血;
-
杉寄生叶
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披针形,有时卵形,长5-10cm,宽2.5-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苞片阔卵形;小苞片2枚,三角形,基部彼此合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1600m的平原或同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壳斗科、山茶科、桑科植物或枫香、油桐、杉树等多种植物上。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利水消肿。
-
柿寄生
拼音名:ShìJìShēnɡ别名: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带叶茎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柿树、樟树、梨树、油桐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性味:苦;胎动不安;
-
网脉山龙眼
拼音名:WǎnɡMàiShānLónɡYǎn别名:亮光子、苦锯子、仇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网脉山龙眼的枝、叶。H.cochinchinensisLour.var.pseuderraticaSleum.]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枝,切段,晒干。苞片披针形;子房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100m的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功能主治:止血。
-
西藏花椒
拼音名:XīZànɡHuāJiāo别名:西藏野花椒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果实。小叶柄极短;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花轴及花梗几无毛,有时着生短小而下弯的皮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性味:辛;小毒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燥湿杀虫。主寒湿伤中;脘腹冷痛;
-
西藏花椒种子
拼音名:XīZànɡHuāJiāoZhǒnɡZi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tibetanumHuang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将果实与种子分开,留取种子。花轴及花梗几无毛,有时着生短小而下弯的皮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常绿阔叶林中。
-
大叶南苏
拼音名:DàYèNánSū别名:小南苏、金竹标、青竹标、小过山龙、爬树龙、过江龙、爬山虎、大青竹标、小石芝藤、万年青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叶南苏的全株。叶片亚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稀卵状长圆形,全缘,长8-25cm,宽4-llcm,先端骤狭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性味:味苦;舒筋活络;润肺止咳。
-
香桂皮
拼音名:XiānɡGuì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桂的树皮、根或根皮。花梗长2-3mm,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mm,花被片6,外 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mm,宽1.5mm,内 卵状长圆形,长3mm,宽1.7mm;化学成份:香桂皮含挥发油2.4%,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理气止痛;
-
小功劳
拼音名:XiǎoGōnɡLáo别名:牙齿硬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美果九节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ychotriacalocarpaKur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苞片披针形,早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常绿阔叶林内。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主细菌性痢疾;跌打损伤;
-
小狗脊
拼音名:XiǎoGǒuJǐ别名:冷蕨萁、复叶耳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美观复叶耳蕨的根茎。根茎横生,密被黄褐色、覆瓦状排列的披针形鳞片,长约1cm,先端长渐尖。羽片约10对,互生,斜向上,下部的羽片柄长2-3cm,三角状披针形,长达20cm,宽约10cm,基部下侧的一回小羽片较长;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
锈毛钝果寄生
拼音名:XiùMáoDùnGuǒJìShēnɡ别名:李万寄生、板栗寄生、梨寄生、茶树寄生、李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锈毛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浆果卵球形,长约6mm,直径4mm,两端圆钝,黄色,果皮具颗粒状体,被星状毛。叶片长椭圆形,长3-8cm,宽1.2-3.2cm,中脉于下表面突起,侧脉不显着,叶背密被锈色毛茸。
-
雪里见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里见:拼音名:XuěLǐJi n别名:半截烂、躲雷草来源:天南星科雪里见ArisaemarhizomatumC.E.C.Fischer,以块茎入药。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表面绿色,背面常有紫色斑块,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渐尖,有时具长2-3cm的尾尖,基部狭,各裂片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2-5mm。劳伤疼痛;
-
野茶辣
拼音名:YěCháLà别名:软柏木、大苦木、假吴萸、鱼胆木、假茶辣、鱼苦胆、山黄皮、老鸦饭、亚洛轻、石岩青、亚罗青、野胡椒、抱鸡婆、老鸦树、罗汉香、白酒药、野白腊。花萼5裂,外面被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2400m以下的河岸、路边等地的疏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注意:《广西本草选编》:“孕妇慎服。”
-
野桂皮
拼音名:YěGuì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华南桂的树皮。叶片椭圆形,长14-16cm,宽6-8cm,先端渐尖,基部钝,边缘内卷,上面绿色,略有光泽,幼时被灰色微柔毛,下面色较淡,密被平伏灰褐色短柔毛,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向叶缘侧常有8-10条支脉,近叶绿互相拱形连结,薄革质或革质。花两性,长约4.5mm,黄绿色;
-
野苦瓜
拼音名:YěKǔG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短序栝楼的根或全草。叶片薄纸质,卵形,长5-20cm,宽5-13cm,不分裂,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短尖头状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和灌丛中。
-
越南樟皮
能育雄蕊9,花药背面和花丝被短柔毛,第1、2 雄蕊长约3mm,花药卵形,4室,内向瓣裂,花丝比花药稍短,无腺体,第3 雄蕊长约4mm,花药长圆形,4室,侧外向瓣裂,花丝比花药稍短,中下部有1对心形腺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潮湿处。性味:辛;主肾虚腰痛;关节疼痛;脘腹冷痛;
-
椆树桑寄生
拼音名:ZhòuShùSānɡJìShēnɡ别名:桑树寄生、桑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椆树桑寄生的带叶茎枝。穗状花序,1-3个,腋生,长1-4m,具花8-16朵;雌雄异株;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3000m的山谷、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寄生于壳斗科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梨树等上。性味:苦;主风湿痹证;
-
痄腮树
拼音名:ZhàSāiSh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痄腮树的根皮或叶。雄花序长10-24cm,被疏毛;不育花药长约1.5mm,具腺体4;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400m的山谷或山坡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指甲兰
拼音名:ZhīJiɑLán别名:枫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短茎萼脊兰的全草。唇瓣3裂,中裂片肉质,狭长圆形,长8-10mm,宽约2mm,从基部至先端具1枚高约1.5mm的褶片,侧裂片直立,半圆形边缘具微齿,距口处具1枚圆锥状胼胝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00-1100m的常绿阔叶林的树干上。性凉功能主治:清热息风。
-
竹柏
出处:1.《纲目》木部柏条载:“峨眉山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雌雄异株;种子球形,直径1.2-1.5cm,成熟时假种皮暗紫色,有白粉,梗长7-13cm,上有苞片脱落的痕迹,骨质外种皮黄褐色,先端圆,基部尖,其上密被细小的凹点,内种皮膜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功能主治:止血;
-
竹柏根
雌雄异株;雌球花单生叶腋,稀成对腋生,基部有数枚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从竹柏种子分离得到的竹柏内酯A、1-脱氧-2 ,3 -环氧竹柏内酯A、1-脱氧-2 -羟基竹柏内酯A、竹柏内酯苷A等成分,前三种化合物在10 g/ml时对白血病细胞P388的抑制率分别为73%,88.5%及97.4%;性味:淡;
-
紫椿
拼音名:ZǐC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紫椿的根皮、叶、果实。果实在10月果实成熟时摘取,晒干。小叶9-12对,对生或互生;蒴果长椭圆形,长2.5-3.5cm,有多数长圆状的皮孔,果皮木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200m的丘陵山地或常绿阔叶林中,常有栽培。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燥湿;
-
樟科
中文名樟科拼音名zhangke拉丁名Lauraceae描述樟科(Lauraceae,LaurelFamily),双子叶植物,约50属,25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主产地为东亚和巴西,我国有20属,1400多种,大部产长江以南各省区,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有许多是优良木材、芳香油原料及药材。樟属(Cinnamomum)叶常为3出脉;
-
木兰科
中文名木兰科拼音名mulanke拉丁名Magnoliaceae描述木兰科(Magnoliaceae,MagnoliaFamily)双子叶植物.单叶互生,很少分裂常全缘;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环状托叶痕。常见属种如下木兰属(Magnolia)花顶生,无雌蕊群柄;含笑属(Michelia)花腋生,有雌蕊群柄,每心皮有2胚珠,聚合----果。
-
缅甸溪蟾
中文名:缅甸溪蟾拉丁名:Torrentophryneburmanus(Andersson),1938俗名:缅甸蟾蜍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溪蟾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无耳柱骨;指基下瘤和关节下瘤单一;内外掌突大小相若,内掌突略长,外掌突略呈圆形。
-
肉桂粉
概述: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肉桂粉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及孕妇禁服。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等症。
-
边缘鳞盖蕨
拼音名:BiānYuánLínGàiJué英文名:MarginateMicrolepia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边缘鳞盖蕨的嫩叶。羽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凸起,下侧楔形,边缘近羽裂,裂片三角形,急尖或钝尖,侧脉在裂片上羽状;孢子囊群每小裂片有1-6个,囊群盖浅杯形,棕色,有短硬毛。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