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草
概述:火草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蛾药之别名。别名:火把花、火草。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华火绒草LeontopodiumsinenseHemsl.的根。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性味:辛,凉。化学成分:功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用法用量:研末吹喉。
-
蛾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蛾药:拼音名: Y o别名:火草、火把花来源:菊科火绒草属植物多枝火绒草LeontopodiumsinenseHemsl.,以根入药。根茎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苞叶多数,披针形,两面被白色密茸毛,较花葶长达4倍,开展成密集的径约3-6cm的苞叶群,或径达10cm,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扁桃体炎;
-
小地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松:别名:星苞火绒草、绵蒿、细火草、黄花粑粑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来源:菊科小地松LeontopodiumwilsoniiBeauv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腹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还可治高血压,癫痫,风湿等症。
-
慎火草散
《千金》卷四:方名:慎火草散组成:慎火草10两(熬令黄),当归4两,鹿茸4两,阿胶4两,龙骨半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方名:慎火草散组成:慎火草(干者)半两(景天草是也),丹参1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分,白术1分。
-
景天
《全国中草药汇编》:景天:拼音名:JǐnɡTiān别名:活血三七、八宝、胡豆七、大打不死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景天SedumerythrostictumMiq.[S.alboroseumBaker;或取汁摩涂、滴眼;(《圣济总录》慎火草散)④治小儿风痰抽搐:鲜景天五钱至一两,生姜皮少许,壁蟹壳二个。(《本草图经》)⑦治漆疮:LUE慎火草若鸡肠草以涂之。
-
分枝火绒草
拼音名:FēnZhīHuǒRónɡCǎo别名:火艾、火草、白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的戟叶火绒草的全草。根状茎分枝短,骨数个至10余个簇生的花茎和少数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无莲座状叶丛。雌花花冠丝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500m的高山和亚高山的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在片生长。性味:味淡;
-
火把花
《中医大辞典》·火把花:火把花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蛾药之别名。性味:辛,凉。花萼管状钟形,长约6mm,外被星状毛,萼齿5,直伸,宽三角形,长约1mm;小坚果倒披针形,先端具鸡冠状的膜质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50-3000m的多石草坡及灌丛中。主肝热目赤翳障。
-
砂漏芦
拼音名:ShāLòuLú英文名:RootofGmelinGlobethistle别名:刺甲盖、恶背火草、火绒草、刺头来源: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砂蓝刺头的全草。叶片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1-1.5cm,先端锐尖,基部半抱茎,边缘有白色硬刺,刺长约5mm,两面淡黄绿色,上部叶有腺毛,下部叶被绵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沙丘地带。
-
天水蚁草
《中医大辞典》·天水蚁草:天水蚁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记载的秋鼠曲草之别名。别名:天水蚁草、下白鼠曲草、黄花草、大叶毛鼠曲草、白调羹、碎叶青花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hypoleucumDC.的全草。总苞片5层,干膜质,白色或淡黄色,外层较短,广卵形。外用:捣敷。
-
野塘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塘蒿:别名:香丝草、小山艾、火草苗来源:菊科野塘蒿Conyzabonariensis(L.生境分布:江苏、福建、台湾、湖南、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化学成份:含甾醇、胆碱、槲皮素及挥发油。用于感冒,疟疾,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小面积创伤出血。
-
涂摩膏
《鸡峰》卷二十二:方名:涂摩膏组成:护火草(大叶者。亦名景天)、生姜(不洗,和皮)、盐各等分。主治:瘾疹。用法用量:涂摩痒处。如遍身瘾疹,涂发甚处,余自消。制备方法:研为膏。
-
白地紫菀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B iD ZǐWǎn别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云南中草药选》)。总苞片覆瓦状,多列,外层苞片钻形,向内渐成披针形,均被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边、草丛中。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捎积杀虫。
-
白叶不翻
拼音名:BáiYèBùFān别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头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钩苞大丁草的根。花茎被绵毛,有钻形苞片;总苞圆锥状钟形,长约2cm;冠毛长约1.2cm,污白色,糙毛状,花期2-4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山野坡、林边和草丛中。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清热化痰;
-
秋鼠曲草
拼音名:QiūShǔQǔCǎo别名:下白鼠曲草、白头翁[四川]、大叶毛鼠曲草、碎米花、白头风、火草来源:菊科鼠曲草属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hypoleucumDC.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止咳,清热利湿。用于感冒,肺热咳嗽,痢疾,淋巴结结核;外用治下肢溃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舒戛千里光
拼音名:ShūJi QiānLǐGuānɡ别名:大白叶子火草、白叶火草来源:菊科舒戛千里光SenecionagensiumC.B.Clark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西部、西南、广西、湖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发表,定喘,驱虫。主治感冒高烧,尿赤尿闭,肾炎水肿,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鳍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鳍蓟:别名:山白蓟、白山蓟、白背火秆、火草疙瘩来源:菊科鳍蓟OlgaealeucophyllaIljin,以地上部分及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性味:甘,凉。功能主治:破血行瘀,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用治疮毒痈肿。
-
小火草
菊科植物白背鼠曲草的全草·小火草:小火草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质问本草》记载的天青地白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淡,凉。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明目,利湿。①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热淋,白带。②治痈肿,疔疮,乳腺炎,蛇咬伤,捣敷。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消炎生肌,止咳驱虫。
-
小朱散
《苏沈良方》卷九:方名:小朱散组成:成块赤土(有砂石者不可用)、当归等分。主治:瘾疹久不愈,每发先心腹痛,痰哕,麻痹筋脉不仁。用法用量:每服2钱,冷酒调下,1日3次。附注:涂药:护火草(大叶者,又名景天)、生姜(和皮不洗)等分研,盐量多少,涂摩痒处。
-
白叶火草
《*辞典》:白叶火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B iY Huǒ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广西药植名录》),大白叶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被白色茸毛;叶柄长约1厘米,白色,有毛。
-
龙葵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龙葵散:处方:龙葵(俗名天茄子)1两,景天(俗名慎火草)1两,黄连(去须)1两,天灵盖1两,龙骨半两,乳香半两,木鳖子半两,黄蜀葵花半两。加减:疮若赤色者,即是热肉面所为,不用龙葵根,以蔓菁根代之。用药禁忌:黑疮愈后,只得食猪、鱼、葱、蒜,终身更不得食羊血,食即再发。
-
沙漏芦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ShāL uL 别名:砂蓝刺头(《内蒙古中草药》),刺甲盖、恶背火草、刺头、火绒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1.5厘米,锐尖,基部抱茎,边缘有白色的针刺状牙齿,针刺长达5毫米,两面谈绿色。性味:咸苦,寒。②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砂蓝刺头、瓜蒌、蒲公英、土贝母各三钱。
-
蔷薇根皮散
主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时腹内(疒丂)痛,不欲饮食。制备方法:上为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