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血分热
血分热亦称血热。指热之在血分者。证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证治汇补》)。
-
血热
病证名·血热:血热为病证名,是小儿发热的一种证型。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饮治之。”血分热:血热亦称血分热,即热之在血分者。指外感热邪,热入血分,血受热邪所迫而妄行,导致出血、发癍等的病理变化。证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证治汇补》)
-
血热妄行
指血分热盛而动血耗血,或血脉受热而不能壅遏营血,导致出血的病机。《温热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热入血分指邪热侵入血分的病变。而以癍疹、出血、舌色深绛、神昏躁扰等症为特征。《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
血热肠燥证
血热肠燥证为证候名。指血分热盛,耗伤阴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面赤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血热伤络
《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热入血分指邪热侵入血分的病变。而以癍疹、出血、舌色深绛、神昏躁扰等症为特征。泛指外感或内伤病过程中,血分热盛,灼伤血络,导致出血或发癍的病机,而此病机所导致的以咳血为常见症的证候为血热伤络。
-
理脾益营汤
处方:制首乌9克海参莲肉黑料豆各6克山药扁豆各3克功能主治:治脾虚血少,阴虚发热,不宜用当归、生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阴阳两虚,加中和理阴汤;血分热,加丹皮、地骨皮各2.5克;痰多,加橘红、贝母各1.8克;咳嗽,加紫菀、枇杷叶;汗多,加浮小麦3克;失血,加金墨、藕节;食少,加谷芽、苡仁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