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仙子
概述:水仙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滇南本草》记载的五谷虫之别名。性味归经:咸,寒。入脾、胃经。1.治小儿疳积腹胀,热病神昏,热痢吐食。化学成分:幼虫主含蛋白质、脂肪及甲壳质等,另外含胰蛋白酶(Trypsin)、肠肽酶(Erepsin)、脂肪酶、淀粉酶等。药理作用:五谷虫所含总氨基酸有平喘作用。
-
五谷虫
《中医大辞典》·五谷虫:五谷虫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性味归经:咸,寒。1.治小儿疳积腹胀,热病神昏,热痢吐食。《*辞典》·五谷虫: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WúGǔChónɡ别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③《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
经验肥儿丸
功能主治:小儿疳积。用法用量:每次2-3分,或4-5分,陈米汤送下;摘录:《医便》卷五引陶国佐方
-
药兜肚
《青囊秘传》:方名:药兜肚组成:干姜8分,官桂1钱,白芥子1钱5分,枳实1钱,阿魏4分,半夏1钱,水仙子1钱5分,麝香5分。功效:暖肚消癥。制备方法:上为粗末,用艾绒,大红纱布作夹兜肚1个,将药置于中。
-
兜肚法
兜肚法是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民间疗法。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载有用四香散兜肚治疗遗精、白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腹泻止泻散(《中国民间疗法》)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乌药6Og。
-
推水散
《卫生总微》卷十二:方名:推水散组成:天仙子(不以多少,新瓦上焙干,4月间采,又名水仙子,乃蝌蚪也),干姜1两(炮),乌梅肉1两(焙秤),汤瓶碱半两,甘草1分。主治:小儿疳渴,众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煎水索头汤放冷调下,无时。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水仙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之水仙散:组成:水仙子(虾蟆子是也)半钱,瓜蒂半钱,踯躅花3钱,鹅不食草3钱,蝎梢(去毒)半两(微炒),娱蚣1条(炙焦),麝香1字(别研),脑子半字(别研)。《疡科选粹》卷四方之水仙散:组成:冰片1分,鳖甲(烧存性)2钱。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荷叶气味苦辛平,入足少阳、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