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芥
《*辞典》:白芥:出处:《唐本草》拼音名:B iJi 别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花冠黄色,长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长爪;性味:《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归经:《本草经疏》:入肺。②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此方名白芥丸。
-
和胁饮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和胁饮:处方:枳壳、青皮、姜黄、香附、甘草。功能主治:胠胁肋气痛。时止而膨,嗳即宽,旋便痛。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医学集成》卷三:方名:和胁饮组成:苍术、青皮、香附、半夏、白芥、姜黄、枳壳、甘草。主治:痰气胁痛。
-
舒肝饮
处方:鳖甲16克,丹参13克,茯苓13克,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郁金9克,青皮6克,枳壳7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疏肝理脾,行气活血。摘录:李聪甫方《医学集成》卷一:方名:舒肝饮组成:炒芍、当归、柴胡、白芥、莱菔、丹皮、炒枝、枳壳、桂心。主治:杂证初起,肝郁气结,胸膈胀痛。
-
炒芥子
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的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的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
-
炒白芥子
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的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的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油。
-
火齐汤
处方:石膏1两,玄参3两,人参3两,知母1钱,黄连3钱,茯神1两,白芥子3钱。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石膏以降胃火,玄参以清浮游之火,知母以降肾火,黄连以降心火,茯神以清心,引诸火从小便而出,白芥以消痰,则神清而心定,然非多加人参,则胃气消亡,又安能使诸药之降火哉?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
夜合木接骨方
《青囊全集》卷上:方名:夜合木接骨方组成:夜合木皮1两,归尾1两,然铜5钱(醋炙,火煅),乳香5钱,川芎3钱,赤芍8钱,白芥5钱(炒黑)。功效:接骨。用法用量:黄蜡酒化汁服;渣敷。
-
偏治汤
《医学集成》卷三:方名:偏治汤组成:白芍3钱,焦术3钱,当归2钱,茯苓2钱,柴胡2钱,半夏2钱,白芥1钱,甘草1钱。主治:偏头痛,吐沫流涎,为痰痛。
-
敛汗丹
处方:白芍5钱,生地3钱,玄参3钱,荆芥1钱,白芥1钱,苏子1钱,五味3分,桑叶7片。功能主治:过食时,头额大汗。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芥菜子
果实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即为芥菜子。以种子的颜色来分,除上述的芥菜(Brassicajuncea,其种子称“黄芥子”)外,尚有产于欧洲和北美的白芥(Sinapisalba,其种子称“白芥子”)和产于意大利南部的黑芥(B.nigra,其种子称“黑芥子”)。干燥芥菜子无臭,粉末加水细硎显强烈辛辣味。
-
济阴保元汤
功能主治:疏肝调经,济阴保元。主妇人经血不调。用法用量:如气血热,加丹皮、生地;气血寒,加肉桂数分;经闭,加牛膝。
-
遣怒丹
《辨证录》卷二:方名:遣怒丹组成:白芍2两,柴胡1钱,甘草1钱,乳香末1钱,广木香末1钱,白芥子3钱,桃仁10粒,生地3钱,枳壳3分。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痛止,10剂病除。况助以柴胡之疏泄,甘草之调剂,桃仁、白芥以攻其败瘀,乳香、广木以止其疼痛,安得不直捣中坚以解散其敌垒哉。
-
培气汤
《医学集成》卷二:方名:培气汤组成:人参1两,黄耆1两,焦术1两,茯苓5钱,附子3钱,半夏2钱,白芥2钱,菖蒲1钱。主治:中风无热。忽然卒倒,不知人事,口中痰声作响。用法用量:水煎服。
-
散瘀活血汤
《实用正骨学》:方名:散瘀活血汤组成:透骨草、伸筋草、红花、牛膝、木瓜、乳香、凤仙草、钩藤、没药、毛姜、三七、川羌活。各家论述:此方内透骨草、伸筋草、凤仙草伸筋活血,乳香、没药、红花、三七、木瓜活血消瘀定痛,牛膝破瘀通经,毛姜止关节及筋骨痠痛,钩藤、羌活除风祛湿,故合成散瘀活血之剂。胁,加白芥;
-
白芥属
中文名白芥属拼音名baijieshu拉丁名Sinapis中国植物志33:32属下物种白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