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痰软坚
化痰软坚为治法。即消痰软坚。消痰法之一。治疗因浊痰结聚或瘰疬等病证的方法。如消瘰丸。《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软之。”
-
魔芋
概述: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中的栽培种群,多年生草本。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化痰软坚;主治瘰疬痰核、损伤瘀肿、便秘腹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叶片通常三全裂,裂片羽状分裂,二次羽状分裂(或二歧分)后再羽状分裂,开放脉序,青绿色。根状茎同时迅速膨大。性味:辛,寒。
-
子菜
概述:紫菜为藻类植物的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紫菜的食疗作用:紫菜性寒、味甘咸,入肺经,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功效。具短柄,由柄上生出的叶状体呈广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可达15~⑤《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
海苔
概述:紫菜为藻类植物的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紫菜的食疗作用:紫菜性寒、味甘咸,入肺经,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功效。具短柄,由柄上生出的叶状体呈广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可达15~⑤《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
紫菜
概述:紫菜为藻类植物的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紫菜的食疗作用:紫菜性寒、味甘咸,入肺经,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功效。具短柄,由柄上生出的叶状体呈广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可达15~⑤《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
索菜
概述:紫菜为藻类植物的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紫菜的食疗作用:紫菜性寒、味甘咸,入肺经,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功效。具短柄,由柄上生出的叶状体呈广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可达15~⑤《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
肉瘿·气滞痰凝证
定义:肉瘿·气滞痰凝证(fleshgoiter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phlegmcoagulation)是指气滞痰凝,以颈部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肉瘿证候。手颤,加钩藤、珍珠母、白芍以养阴柔肝祛风。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
-
化痰散结
又称“化痰软坚”。用具有祛除痰浊、消散软坚作用的方药治疗痰核留结证的治法。适用于痰热互结、痰气互结、痰湿互结所致的瘿瘤、瘰疬痰核、痰包等病理性包块。常用方如海藻丸、消瘰丸、消瘿散、消瘿五海饮之类。
-
清肝芦荟丸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各60克生地(酒浸,捣膏)60克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肝化痰软坚。治血虚肝郁,气滞痰凝,结为瘿瘤,坚硬色紫,青筋显露,遇喜则安,遇怒则痛。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
固本复元汤
处方: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主气虚血滞,瘀痰阻络。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赵益人方
-
海藻石
拼音名:HáiZǎoShí别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冈村石叶藻的钙质化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潮间带2-3m或更深处的礁石上或牡蛎壳等基质上。表面较光滑,但可见藻体突枝,呈瘤状,有的附着基质。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软坚;利水通淋。主肺热咳喘;瘰疬瘿瘤;
-
鸡冠菜
拼音名:JīGuānCài别名:凤尾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鸡冠菜的藻体。四分孢子体平而光滑。有的藻体非常粗糙并具疣状突起或短的刺突。这种形状的藻体大部分具有囊果或精子囊,有时亦具褐色的斑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在潮间带的岩礁上。性味:咸;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软坚。主肺热咳嗽;
-
三棱化瘿丸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方名:三棱化瘿丸组成:三棱6g,莪术6g,归尾9g,丹参12g,青皮6g,穿山甲6g(醋炙),生牡蛎12g,昆布9g,海浮石9g。功效:行气活血,软坚消瘿。颈部粗肿日久,赤络显露,按之硬痛,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呛咳气急,或吞咽障碍,舌质暗红,脉象沉涩。
-
蛤粉炒
药物与蛤粉同炒的方法称为蛤粉炒(亦称蛤粉烫)。蛤粉为蛇蜊等贝壳经锻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主含氧化钙等物质,味威、寒。能清热、利温、化痰软坚,与药物共制可除去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主要用于烫制阿胶。目的是使药材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降低药物的滞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使药物增加清热化痰的功效。
-
敷眼疗法
定义:敷眼疗法(eyecompresstherapy)为眼科治法。适用于外障眼病伴有目赤肿痛者,亦可用于眼外伤24小时后的胞睑赤紫肿痛及较陈旧的白睛溢血、血灌瞳神者。药物敷法:药物敷法是选用具有清热凉血、舒经活络、散瘀定痛、化痰软坚、收敛除湿、祛风止痒等各种作用不同的药物,直接敷于胞睑及其附近皮肤上的方法。
-
清上消郁汤
处方:昆布(洗)玄明粉陈皮半夏(姜制)黄连海藻莪术川芎香附青黛白芥子功能主治:清上解郁,化痰软坚。治痰火气血郁结而成瘿瘤,寸脉弦而滑。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清上消郁汤组成:昆布(洗)、元明粉、陈皮、半夏(姜制)、黄连、海藻、莪术、川芎、香附、青黛、白芥子。
-
升阳调经汤加减
处方:升麻3克,连翘15克,龙胆草10克,桔梗16克,黄连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芩10克,粉葛20克,昆布15克,法夏15克,南星片16克,知母1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升阳化痰软坚。主痰湿风热结聚。(腮腺结石并感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李伟成方
-
通气散坚丸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酒炒)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荷叶煎汤跌为丸,寒豆大。功能主治: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治忧郁伤肺,浊气痰瘀,聚绪为瘤,色白不赤,软而不坚,随喜怒消长者。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灯心20根,生姜3片,泡汤送下。
-
消疬汤
处方:柴胡9克,白芍9克,青皮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白芥子9克,香附9克,莪术9克,牡蛎15克,瓜蒌12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化痰软坚。主肝郁痰结。(前列腺肥大)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贵阳中医学学报》
-
消瘿散
处方:海藻(酒洗)海带(酒洗)昆布(酒洗)海马(酒炙)海红蛤(煅)石燕(煅)海螵蛸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兼服含化丸,并用灸法,相济以收全功。主治:瘿气。主治:气瘿。《洞天奥旨》卷十一:方名:消瘿散组成:海藻1钱,龙胆草1钱,昆布5分,土瓜根2钱,半夏1钱,麦面1撮,甘草1钱,干姜5分,附子1片。
-
增损启膈散
处方:川贝母9克,郁金9克,当归9克,沙参9克,蜣螂虫9克,急性子9克,昆布9克,丹参12克,海藻12克,红花6克。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活血散瘀。主痰瘀互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古今名方》
-
芭蕉花
《*辞典》:芭蕉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āJiāoHuā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附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煮猪心食。
-
厚膜藻
拼音名:HòuMóZ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厚膜藻、拟厚膜藻的藻体。)Yamad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四分孢子囊散生在皮层中,囊果散生在藻体表面,呈小颗粒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低潮线附近岩石上或石沼中。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利水消肿;带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
萱藻
近体表1-2层细胞小,排列紧密,含色素体,向内为皮层细胞,大而无色,中间髓部细胞无色,由于逐渐发生分离,最后中央变成空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长在高潮带石沼中和低潮带岩礁上。藻体表面有时可见斑块状的配子囊群。气微腥,味咸。寒归经:入肝、肺经功能主治:化痰软坚;甲状腺肿;
-
琥珀黑龙丹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琥珀黑龙丹:处方:五灵脂(去沙石)、当归(去芦)、川芎、干地黄(生者)、良姜,各等分。百草霜(别研)五两。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炭火烧通红,投生姜自然汁与无灰酒各一合,小便半盏,研开,顿服,立效。功能主治:破瘀消肿,化痰软坚。治瘿瘤不论新久,但未穿破者。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
石瘿·痰毒瘀结证
定义:石瘿·痰毒瘀结证(stonygoiterwithphlegm-toxin-stasisinterminglingpattern)是指痰毒瘀结,以颈部结块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为常见症的石瘿证候。五瘿之一。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