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菜子
果实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即为芥菜子。以种子的颜色来分,除上述的芥菜(Brassicajuncea,其种子称“黄芥子”)外,尚有产于欧洲和北美的白芥(Sinapisalba,其种子称“白芥子”)和产于意大利南部的黑芥(B.nigra,其种子称“黑芥子”)。干燥芥菜子无臭,粉末加水细硎显强烈辛辣味。
-
子芥菜
子芥菜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芥菜种中以种子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4x=36。种子用于榨油、制芥末和咖喱,含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烯丙基异硫氰酸盐和羟苄基异硫氰酸盐,具辛辣味。中国栽培的子芥菜品种有细叶油菜和大叶油菜两个品种,前者主要分布于西北各地,辛辣味强;可迟至11月;
-
塞耳法
塞耳法是将药末塞入耳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功能清热利湿。耳疮曾青散(《疡科汇粹》)雄黄21g,曾青15g,黄芩7.5g,上药捣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纳入耳中,有脓出,即以棉球拭干用之。耵耳溶耵糊(《理瀹骈文》)蚓泥、锅底煤、生猪油、葱涎,前三药研碎,用葱涎调棉裹塞耳。主治耳部湿疹属风热湿邪袭耳型。
-
加味紫金丹
处方:信砒5分(研细,水飞如粉),淡豆豉(晒干研末)1两5钱,麻黄(去节)4钱,当门子4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真绿豆粉捣和为丸,如芥菜子大。功能主治:速通内闭。主哮证,外内皆寒者。用法用量:每服10丸,少则5丸,麻黄二陈汤送下。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五胀分消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萝卜子4两,巴豆肉16粒(拌炒去油),炙牙皂两半,枳壳4两(烧酒煮干,切片,炒),生川军1两(醋、酒同炒),琥珀末1两,紫降香5钱,蝼蛄10只(去足翅上截,酒炒)。主治:食、痰、水、血、虫胀。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再研极匀,水法丸,如芥菜子大,用景岳十香丸半料为衣。
-
走马贴胁乳香膏
《圣惠》卷六十七:方名:走马贴胁乳香膏组成:乳香1分,蛇床子1两,皂荚1两(炙,去皮子),桂心1两半,附子1两(生用),芥菜子3合,赤小豆3合。主治:伤折,筋骨疼痛不止。用法用量:看伤损处大小,摊于油单上,封裹,候干即易之。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生姜汁一中盏,调如膏。
-
追龙丸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追龙丸组成:斑蝥(炒干,研极细末)60g。主治:痰核,瘿瘤,阴疽,无名肿毒。服丸后如发小便刺痛、尿闭或尿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服,并服生鸡蛋清可解。另将斑蝥末放石臼内,逐次加入糯米浆,捣至适可做丸为度,捻成荞麦子大小丸药(比芥菜子略大)晒干备用。用药禁忌:有泌尿系统病者禁服。
-
甘松丸
处方:甘松(去土)半两,黄荆实半两,芥菜子(陈者)半两,赤蓼花半两,(木党)子(炒)半两,白僵蚕(炒)半两,螟蛉壳半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打扑损伤,手脚筋骨疼痛。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化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
济泄丹
处方:木香1两,丁香1两,信(另研)1两,粉霜(另研)1钱,五灵脂1两半,肉豆蔻半两,诃子(去油,春4钱半,夏3钱半以上,秋3钱半以下,冬4钱半以上),硇砂(春3钱半,夏3钱,秋3钱,冬3钱半)。功能主治:脾虚积冷,胃脘停寒,食物多伤,不能克化,心下坚满,二胁胀痛,霍乱吐泻,中酒痰逆;妇人胎前产后血块。
-
接骨方
《济阳纲目》卷八十六:接骨方:处方:夜合树(俗谓之萌葛,即合散花,越人谓之乌颗树,去粗皮,炒黑色)4两,芥菜子(炒)1两。主打扑损伤骨折。功能主治:折伤。摘录:《鲁府禁方》卷四《鲁府禁方》卷四:接骨方:处方:土鳖1个(焙干),巴豆2个,半夏2个,乳香1分,马包(即发包烧灰存性)1钱。注意:忌盐醋。
-
芥子膏
《普济方》卷四○四:芥子膏:处方:白芥子。热毒归下。摘录:《普济方》卷四○四《圣济总录》卷八十四:芥子膏:处方:白芥子1两,芸薹子1两,蓖麻子1两,木鳖子(去壳)1两,白胶香1两,胡桃5个(去壳)。制法:上药一处捣成膏。功能主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风毒走注疼痛,及白虎历节风。用法用量:鸡子白调敷。
-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功效:涤除痰癖伏饮。主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
-
完舌围药
处方:芥菜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舌缩不能言。用法用量:以醋调敷颈项下。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
吐津丸
《仙拈集》卷二:组成:雄黄3钱,巴豆3钱,木香3钱,白矾3钱,公丁香5钱,肉桂5钱,胡椒5钱,五灵脂(去砂石,醋炒)1两。主治:九种心痛。用法用量:每服15丸,虚弱与小儿减半,烧酒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烧酒打糊为丸,如芥菜子大。
-
急救痧气丸
别名:截痧丹处方:真茅山苍术(米泔水浸3日,炒,研末)1两2钱,真干蟾酥1两2钱,腰面雄黄(另研细)1两2钱,丁香(另研细)1两2钱,枯骨广木香(微烘,勿炒,另研细)1两2钱,飞滑石(另研细)1两2钱,辰砂(水飞过,另研细)1两2钱,麝香3分(要取真原麝黄香佳)。每服3丸,阴阳水送下。
-
助阳散
《古今医鉴》卷七:组成:芥菜子7钱,干姜3钱。又将病人小便,攀阴茎,往上尽头处,用文炷灸7壮。《济阳纲目》卷四十八:组成:干姜1两,牡蛎1两。主治:急阴冷。用法用量:以火酒调稠,擦手上,男子用手揉外肾即愈;女子以男子手擦药急按两乳,仍揉擦热,汗出则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夜合散
《百一》卷十三,名见《疡科选粹》卷八:方名:夜合散组成:夜合树皮(即合欢也。去粗皮,取白皮,锉碎,炒令黄微黑色)4两,芥菜子(炒)1两。功效:接骨。主治:打扑损伤,骨折。用法用量:酒调临夜服;以粗滓罨疮上,扎缚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猿猴人洞
《疡科遗编》卷下:方名:猿猴人洞组成:推车虫20个,大花蜘蛛5个(如5个有五色者最妙)。主治:一切痔管并痈疽虚管。用法用量:临用纳1丸入管内,外用膏盖。制备方法:上药共打和为丸,如芥菜子大,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