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漏
内漏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类经》卷二十二解释为:“脓生耳底,是为内漏伤其经气,故致聋也。”系指耳内流脓。类今之化脓性中耳炎。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2.远端瘤颈≥1cm者,可采用直管型或分叉形移植物。当移植物上缘到达肾动脉开口后(图1.17.10.4-3),释放移植物的前端(2节)(图1.17.10.4-4),向远端拉动移植物,使预置的移植物上缘标记与肾动脉开口下缘标记重合,然后充张导管内附有的球囊,使移植物近端扩张并牢靠固定于腹主动脉壁上(图1.17.10.4-5)。
-
蝙蝠
蝙蝠具有适于能真正飞行的、由前肢衍变而成的翼膜。有些种类吻鼻部的皮肤衍生成各种复杂结构的鼻叶。雌体具乳头1对,胸位。小蝙蝠亚目多数体型较小,吻较短,以食昆虫为主,间有食花果或吸血者,包括18科146属789种。"②《纲目》:"近世用者,多煅存性耳。"④《纲目》:"治久咳上气,久疟,瘰疬,金疮内漏,小儿鬾病,惊风。
-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异常口形红细胞增多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Rh缺乏综合征(Rhdeficiencysyndrom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血病,发病率为1/600万,主要的病变是基因缺失或基因表达障碍,Rh血型抗原可完全缺乏,也可部分缺乏。相关药品:长春新碱、氯丙嗪、秋水仙碱、葡萄糖相关检查:口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寿命
-
口形红细胞增多
异常口形红细胞增多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Rh缺乏综合征(Rhdeficiencysyndrom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血病,发病率为1/600万,主要的病变是基因缺失或基因表达障碍,Rh血型抗原可完全缺乏,也可部分缺乏。相关药品:长春新碱、氯丙嗪、秋水仙碱、葡萄糖相关检查:口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寿命
-
大内塞排脓散
处方:山茱萸1分,五味子1分,茯苓1分,干姜1分,当归4分,石韦4分,芎4分,附子2分,苁蓉8分,巴戟天8分,远志8分,麦门冬8分,干地黄8分,桂心3分,芍药3分,地胆3分,菟丝子3分,石斛5分,人参5分,甘草5分。此因大风,或结气在内,经脉闭塞,至夏月以来出攻于背,久不治,积聚作脓血,为疮内漏。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内漏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说明:内漏的评价以住院期间最后一次主动脉CTA/DSA检查为准。
-
闾茹散
处方:水银3克好茶6克闾茹9克轻粉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鬼遗》卷五:方名:闾茹散组成:漆头闾茹2分,矾石2分,硫黄2分,雄黄2分。《圣惠》卷九十:方名:闾茹散组成:闾茹1两,桑螵蛸1两,地龙1两,乳香1两,黄丹1两,黄柏1两(细研),麝香(细研)1两,糯米粉1两,腻粉1两。
-
棘刺花
《*辞典》:棘刺花:出处:《别录》拼音名:J C Huā别名:刺原、菥蓂,马朐(《别录》),棘花(《唐本草》)。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性味:《别录》:味苦,平,无毒。功能主治:《别录》:主金疮内漏,明目。
-
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的全部或部分的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急性传染病。非化脓性中耳炎多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阻塞,致使鼓室空气被吸收而得不到补充,鼓室出现负压,引起鼓室粘膜血管扩张、瘀血,血清从血管内漏出,造成鼓室积液而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如耳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等,经耳部检查后诊断多无困难。
-
虻虫散
《圣惠》卷七十一:方名:虻虫散别名:桃仁散组成:虻虫半两(炒令微黄,去翅足),水蛭半两(炒令微黄),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乌贼鱼骨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鲤鱼鳞半两(烧灰),桂心半两,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硇砂半两。
-
维奈克拉
6.本品在AML患者中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应予以足够重视。在诱导治疗获得缓解前,即使发生4级血细胞减少,也不应中断本品治疗。与中效CYP3A抑制剂(如氟康唑等)和P-糖蛋白抑制剂(如胺碘酮、卡托普利等)联用时,维奈克拉需减量50%。禁止本品与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联合使用。
-
猬皮散
《千金》卷二十二:方名:猬皮散组成:猬皮1具,蜂房1具,地榆5分,附子5分,桂心5分,当归5分,续断5分,干姜4分,蜀椒4分,藁本4分,厚朴6分。桂心导散虚热;猬皮专治五痔阴蚀。《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焕方:方名:猬皮散组成:猬皮(烧灰)1两,鳖甲(涂醋炙黄,去裙襕)1两,蛇蜕皮(烧灰)1两,露蜂房半两(微炙)。
-
凉粉
概述凉粉是用绿豆淀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漏盆落入沸水锅煮熟,再经冷却成型,凉粉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凉粉的选购另有一种凉粉叫漏鱼,它用开水搅拌后和绿豆淀粉成糊状,倒入架在缸上漏盆中,缸内放半缸凉水,淀粉从漏盆的洞内漏出,像蛤蟆骨朵儿,一头圆一头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