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根白皮汤
《普济方》卷一六一:方名:桑根白皮汤组成:桑根白皮、草豆蔻(去皮)3枚,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瞿麦穗1两,苍术(去皮)1两,木通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黄连(去须)1两,大腹皮1两半,射干1两半,牵牛子(炒)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炒)20枚,郁李仁(去皮尖)3分,吴茱萸(炒)半两。
-
川朴消丸
处方:川朴消2两(细研),川芒消1两(细研),马牙消半两(细研),川乌头1两(生,去皮脐,捣罗为末),椒目1两(微炒,捣罗为末),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莨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煮牙出,候干,炒令黄黑色),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功能主治:十种水气。注意:忌咸物。因服此药,当日气散。
-
宁气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组成:猪牙皂荚(去皮,酥炙)5挺,马兜铃半两,甜葶苈(炒)2钱半,槟榔(锉)1枚,半夏(汤洗7遍,切、焙)2钱半。用法用量:每服5-7丸,喘满浮肿,煎桑根白皮汤送下;咳嗽痰涎,煎灯心蜜汤送下;吐逆,煎藿香汤送下。看虚实加减。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
汉防己丸
《太平圣惠方》卷六:汉防己丸:处方:汉防己30克商陆30克麻黄30克(去根、节)赤茯苓30克桑根白皮45克(锉)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普济方》引作“防已丸”。
-
杏仁半夏丸
《圣济总录》卷八十:方名:杏仁半夏丸组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椒目半两,贝母(去心,炒)1两,防己1两,苦葶苈2两(隔纸微炒)。主治:水气肿满,咳嗽喘痞,痰涎不利,眠睡不安。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煎桑根白皮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桑白皮根煎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方名:桑白皮根煎别名:桑根白皮酒、桑根白皮汤组成:桑根白皮(东引,切)1升,狼牙3两,茱萸根皮(东行)5两。主治:肺劳热,生肺虫,在肺为病。制备方法:上切。附注:桑根白皮酒(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九)、桑根白皮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
萝苏散
处方:萝卜子3两(炒令黄),紫苏子6两(微炒)。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消渴后变成水气。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桑根白皮汤调下,1日3-4次。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八○
-
桑根皮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名:桑根皮汤别名:桑根白皮汤组成:桑根白皮(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石膏(碎)2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瓜蒌根1两半,栀子仁半两,土瓜根1两。饮水不止,头面虚浮。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乌扇丸
主治:水气肿满,咳逆上气。用法用量:每日五更初服30丸,以桑根白皮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乌雌鸡切面羹
《圣惠》卷九十六:方名:乌雌鸡切面羹组成:乌雌鸡半只(治如食法),白面4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茯苓3分(末),桂心末1分。主治:五噎,饮食不下,胸中结塞,瘦弱无力。用法用量:上2味末,入面中,先以水煮桑根白皮汤溲面,切。入豉汁和煮熟,与鸡肉调和,一如常法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