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名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适应证: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较为多用的癌症包括: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及软组织肿瘤。(2)重建核算植入针及粒子数。(1)植入后30d内行CT检查,尽快拍照靶区正、侧位X线片,确认植入的粒子数目。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年版)
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率,是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完成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的患者例数占同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总例数的比例。(5)拟经皮穿刺者有进针路径。1-3项指标中至少符合2项,且4-9项指标中至少符合3项即为适应证选择正确。同时,明确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
在征求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以及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意见的基础上,对文件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基本信息: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年11月13日(卫办医政发〔2009〕187号)印发。(四)建立健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率的定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术后放射剂量验证,是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通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完成放射剂量验证。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的定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效,是指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状态。(3)肿瘤稳定: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到部分缓解,或增大未达到肿瘤进展。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适应证: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应当符合肿瘤临床分期的诊断指标,包括:(1)局部晚期肿瘤已失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除外)。(2)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能造成粒子植入区域及周围小范围组织放射性损伤,主要包括皮肤溃疡、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肠炎、脑坏死。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植入指征正确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植入指征正确率的定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植入指征正确率是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总例数的比例。(3)手术后、放疗后肿瘤复发或转移,肿瘤转移灶数目≤5个,单个转移灶直径≤5cm。(5)拟经皮穿刺者有进针路径。(7)无严重穿刺禁忌证。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基本信息: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年11月13日(卫办医政发〔2009〕193号)印发。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
概述: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也称近距离)治疗法,是将微型放射源(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的组织中,包括恶性肿瘤沿淋巴途径扩散的组织,通过放射性粒子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辐射损伤和破坏,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以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