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根
《*辞典》:李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Lǐ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9~③《滇南本草》:治膏淋脓闭,马口疼痛,秧草为使,用根点水酒服,但服后脓止,管中痒,方好。用于热淋,血痢,牙痛。(《千金方》李根汤)②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
-
奔豚汤
《金匮要略》卷上处方甘草芎藭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功能主治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疏肝清热,降逆止痛。功能主治气奔急欲绝者。功能主治肾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如奔豚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不愈,喘逆,骨痿,少气,脉沉而滑。水煎熟,空心温服。
-
李根汤
《千金》卷五:李根汤:处方:李根18铢,桂心18铢,芒硝18铢,甘草1两,麦门冬1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李根咸寒降火,芒消苦寒荡热,麦冬、甘草甘平滋津,桂心辛温破结,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用法用量:八味李根汤(《医学入门》卷四)、甘李根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
李根皮散
处方:李根皮1升,通草1两,白蔹1两,桔梗1两,厚朴1两,黄芩1两,附子1两,甘草2两,当归2两,葛根3两,半夏5两,桂心4两,芍药4两,穹6两,栝楼根5两。功能主治:痈疽发背,及小小瘰疬。注意: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通草、白蔹散结利窍;厚朴、半夏破气涤痰;
-
李梅汤
处方:桃根1把,梅根1把,李根1把,细辛1两,蛇床子1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避瘟恶气,疗百病,去皮肤沙粟。主用法用量:以水2斗,煎至1斗,澄滤,候冷暖得所,浴儿佳。摘录:方出《圣惠》卷八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六○
-
黎罗根
拼音名:L Lu Gēn别名:拿柳、黄药、苦李根、掌牛仔、山黑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长叶冻绿RhamnuscrenatusSieb.etZucc.,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止痒。误食中毒解救方法:先洗胃,后服浓茶或鞣酸、活性炭,必要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等对症治疗。
-
梅根
《*辞典》:梅根:出处:《别录》拼音名:M i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瘰疬: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
-
桃根汤
《千金》卷五:方名:桃根汤组成:桃根2两,李根2两,梅根2两。方出《伤寒类要》引《徐之才家秘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方名:桃根汤组成:东引桃根(切细,如箸若钗股以下者)1握。后3-5日,其黄离离如薄云散开,百日方平复,身黄散后可时时饮1盏清酒,则眼中易散,不饮则散迟。
-
接骨忘拐丸
处方:乳香3钱(研),没药3钱(研),虎胫骨3钱(酥炙黄),当归3钱,川椒3钱(去目),败龟壳3钱(酒蘸,炙黄),赤芍药3钱,雀李根3钱(取皮),川芎3钱(极大者),自然铜(醋淬)3钱。功能主治:接骨定痛。主用法用量:每服1粒,用好酒1盏,银石器内煎,以东南柳枝搅散,带热服,大段骨碎者。
-
天灵膏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组成:天灵盖(酥炙)半两,熏陆香半两,葵根1分,李根1分,葱根1分(细锉),麝香1钱(研)。主治:牡痔有头,疼楚不可忍,或有疮漏湿。用法用量:上为末,以猪脂或胶水调和如膏。摊故帛上贴之,日3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