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
格哈德·多马克
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JohannesPaul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是一位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不过却由于纳粹政权的强迫而拒绝获奖,并于一周后遭盖世太保逮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原因“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forthediscoveryoftheantibacterialeffectsofprontosil"
-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SirFrederickGrantBanting,1891年11月14日-1941年2月21日)是加拿大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和诺贝尔奖得奖者。在1922年的夏天,班廷和他的助手研究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时候,他们制成了一种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药物。就由这个突破性的医学发明,班廷在1923年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
-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从阿姆斯特丹大学毕业后,到印度尼西亚当军医,后因患疟疾退役回国。艾克曼仅仅发现了米糠有缓解脚气病症状的作用,维生素营养素并不是他发现的,是他的学生沿着他的思路证明了脚气病不是由细菌传染引起,而是由于缺乏米糠中一种未知的保护素造成的。毅然返回疟疾流行的地方,发现米糠的药物作用,获诺贝尔奖。
-
卡文迪许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自创建以来已先后培养出26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因此在世界上享有“诺贝尔奖金摇篮”称号。以这些名人为核心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通过对传统科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树立了新的学术研究风尚,形成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名的实验党派。许多勤奋而有才华的青年在这些训练中迅速成长,取得了重大成就。
-
查尔斯·尼科尔
夏尔·朱尔·亨利·尼科勒(CharlesJulesHenriNicolle,1866年9月21日-1936年2月28日)是一位法国细菌学家,曾经因为关于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3年,他获得了巴斯德研究院授与的医学博士学位。在这段期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在1895年结婚,拥有两个小孩。
-
核酶
核酶是1982年,Cech等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rRNA时,首次发现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I型内含子剪切和外显子拼接过程可在无任何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发生,证明了RNA具有催化功能。1983年Altman等人在研究细菌RNaseP时发现,当约400个核苷酸的RNA单独存在时,也具有完成切割rRNA前体的功能,并证明了此RNA分子具有全酶的活性。
-
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是一位著名科学天才,但贝尔纳一生未能获得诺贝尔奖金。有一种公认的回答是“他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题目,抛出一个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留给他人去创造出最后的成果。他一直由于缺乏‘面壁十年’的恒心而蒙受了损失”。后人就将这种现象成为贝尔纳效应。
-
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
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是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教授尼尔斯·玻尔于1921年3月倡导成立的,曾在量子理论尤其是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很快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的三大研究中心之一,被许多物理学家誉为“物理学界的朝拜圣地”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地。
-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犹他大学Eccles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R.Capecchi、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Smithies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J.Evans获得,获奖理由是“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
-
世界献血者日
活动目标是:感谢无偿献血者为挽救他人生命作出的贡献,呼吁更多公众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建立高质量的血液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关于献血:血液安全对于卫生服务非常重要,它既可以挽救大量的生命,但也可以因为通过输入不健康的血液传播许多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和梅毒等。
-
夏尔·朱尔·亨利·尼科勒
夏尔·朱尔·亨利·尼科勒(CharlesJulesHenriNicolle,1866年9月21日-1936年2月28日)是一位法国细菌学家,曾经因为关于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3年,他获得了巴斯德研究院授与的医学博士学位。在这段期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在1895年结婚,拥有两个小孩。
-
罗伯特·巴拉尼
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Bárány,1876年4月22日-1936年4月8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学家。他还发现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1910年至1912年间,巴拉尼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
-
公共科学图书馆
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是一家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旨在推广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LoS出版了8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比较具有影响力。2001年PLoS认识到,更为有效和实际的方法应该是自己创建提供免费存取的高质量PLoS期刊。
-
PLoS
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是一家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旨在推广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LoS出版了8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比较具有影响力。2001年PLoS认识到,更为有效和实际的方法应该是自己创建提供免费存取的高质量PLoS期刊。
-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1892~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也称散射效应或康普顿散射(comptonscatterring)。光子的能量一部分作为反跳电子的动能,而绝大部分是作为光子散射。在X线摄影用(40~因为散射吸收是光子和物质相互作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无法避免散射线的产生,而只能设法消除或减少它的影响。
-
散射效应
康普顿,1892~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也称散射效应或康普顿散射(comptonscatterring)。光子的能量一部分作为反跳电子的动能,而绝大部分是作为光子散射。在X线摄影用(40~因为散射吸收是光子和物质相互作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无法避免散射线的产生,而只能设法消除或减少它的影响。
-
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
-
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1892~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也称散射效应或康普顿散射(comptonscatterring)。光子的能量一部分作为反跳电子的动能,而绝大部分是作为光子散射。在X线摄影用(40~因为散射吸收是光子和物质相互作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无法避免散射线的产生,而只能设法消除或减少它的影响。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文:Nobelprisetifysiologiellermedicin)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1895年设立,由瑞典卡罗琳学院每年颁发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
-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aulM.Nurse,1949年出生于英国,1973年于东英格兰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他运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并克隆了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井证明了这些Cdk的功能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是保守的。
-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语:NielsRybergFinsen,1860年12月15日-1904年9月24日)是一位来自丹麦法罗的医师与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奖原因“认同他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以光线放射治疗寻常狼疮(lupusvulgaris),开启了新的医学方法。”
-
英国皇家学会
英国皇家学会又称伦敦皇家学会,全称是“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成立于1660年,并于1662年领到皇家特许证。自1915年以来,皇家学会的历任会长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还资助科学考察和调查,组织与国外高级科技人员的交往,举办科学会议,出版科学刊物,授予称号,出资举办讲座以及颁发奖金奖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