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条
注解:桑条为中药桑枝的别名,出《本草图经》。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风热为主,可用于风热入营血所致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白癜风。桑枝在中医处方中常以桑枝、嫩桑枝、酒桑枝、炒桑枝等名称出现。
-
桑脂散
《普济方》卷三○○:方名:桑脂散组成:桑条(嫩枝)、鹅脂。主治:口吻疮。用法用量:用时以鹅脂调敷患处。制备方法:上将桑条于铁上烧灰,收贮待用。
-
柳条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iutiaoGao标准编号:WS3-B-0769-91处方:生马钱子?500g蜈蚣32条木鳖木(去壳)160g生川乌100g生草乌100g乳香40g没药20g蛇蜕5g鲜柳条24g鲜国槐条12g鲜桑条24g制法:以上十一味,乳香、没药研成细粉;检查: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8页)。规格:每块净重4.5g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
桑落酒
年氏《集验良方》卷三:方名:桑落酒组成:糯米粉5升,白曲5斤,桑条末5斤(取桑枝法:于2-3月看朝东桑树发芽时,收取嫩枝吊檐下阴下,寸断,以川蜜拌匀蒸之,阴干后又拌又蒸,如此3次,晒极干听用)。功效:清心明目。用法用量:将粉面以冷水和作饼子,用皮树叶包好,吊屋檐下,过7日取下,看内有菊花心听用。
-
桑柴灰
(《圣惠方》)⑤治面上痣疵:桑条烧灰淋汁,八石灰熬膏,调点之。(《圣济总录》神锦散)⑦治白癜风:桑柴灰二斗,于大甑内蒸使气溜,取釜中汤淋汁热洗。(《圣惠方》)⑧治大风疾,头面生疮,眉发髭脱落:桑柴灰,热汤淋取汁,用洗头面,以大豆水研取浆,解释灰味,次用热水入绿豆面濯之取净;三日一沐头,一日一洗面。
-
桑汁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方名:桑汁涂方组成:桑根白皮汁(或桑条汁)。主治:小儿口生白疮。用法用量:上以涂儿唇口。
-
扁鹊玉壶丸
《古方选注》卷中处方硫黄8两。制法凡硫黄8两,配真麻油8两,将硫黄打碎,入冷油内炖炉上,炭火宜微勿烈,以桑条徐调,候硫溶尽即倾入大水缸内,急搀去上面油水,其色如金,取缸底净硫秤见若干两,仍配香麻油若干两,照前火候再溶、再倾,连前共三转;功能主治补火扶阳。主阴寒恶疾,命门火衰,阳气暴绝,寒水膨胀。
-
芡实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名:芡实散组成:鸡头实(干者)1升,桑条(锉)1升,槐枝(锉)1升,盐1升,猪牙皂荚(锉)1升,生干地黄(焙)1斤,地骨皮1斤。主治:风疳宣露,出血不止,脱落口臭。制备方法:上药盛于新瓦罐中,以碗盖口,纸筋、盐泥固济令密,晒干,炭火烧通赤,候冷取出,捣罗为末,旋入麝香少许。
-
桑粉丹
《洞天奥旨》卷九:方名:桑粉丹组成:桑条(烧灰存性)3钱,轻粉1钱,雄黄1钱,贝母1钱。生于手上,多由受竹木签伤皮破肉而成,疮内生有乱丝,疮外生有小刺,疼痛。用法用量:用甘草、枸杞各3钱,煎汤1碗,先将疮口洗净(多浸一会),后用米醋少许将药末调稀,入疮口令满,频频换之,待刺去自生肌矣。
-
黑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黑豆散:处方:雄黑豆1两,桑条东枝(锉碎)1两,栗楔(锉碎)1两(以上3味用醋拌于瓷器内,炒存性),枫香脂(研)1分,龙骨(研)1分,虎骨(酥炙)半两。功能主治:伤折疼痛。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五,名见《治痘全书》卷十四:黑豆散:处方:熟煮大豆2-3合。
-
黑铅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黑铅散:别名:青金散处方:黑铅沙子(画家银涂是也)。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茅先生方》:黑铅散:别名:紫金散处方:黄丹半两,蛇床子(炒令黑)半两,地龙(炒令黑)半两,青矾1分(煅过)。功能主治:小儿走马牙疳。功效:乌髭鬓,明目,牢齿牙。
-
七珍汤
《医统》卷九:组成:青蒿、蕲艾、忍冬藤、苍耳子、桑条、桃条、柳条(三味以石捶碎)。主治:大风。出汗为妙。附注:《景岳全书》有槐条,无桃条。《医统》卷四十二:组成:四君子汤加山药、黄柏、粟米。主治:痨瘵咯血。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苋甲二仙种子膏
《良方集腋》卷上:组成:活甲鱼1个重2斤4两准,好黄丹2斤,红苋莱2斤4两(连根带叶,晒干、切),真麻油5斤,新鲜桃条10寸(切碎),柳条10寸(切碎),桑条10寸(切碎),榆条10寸(切碎),槐条10寸(切碎)。主治:肾冷精寒,遗精白浊,一切下部虚损艰于得子以及妇女经水不调,赤白带下。100日即可种子。
-
桑条煎
《医统》卷六十一:方名:桑条煎组成:桑条。主治:目内障外翳,及赤脉昏涩。用法用量:每用3钱,滚水1大碗,泡打转,候澄清,倾清汁于别处。以新绵洗目,每日洗1度。药冷于重汤内令热。制备方法:2-3月间采嫩条,暴干,净器内烧过,令火自灭,或成白灰。
-
桑煎
《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方名:桑煎组成:桑条2两。主治:水气袭肺,肺气壅肿,兼风气者。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煎取3大合,每服半大合,空腹时当茶或羹粥饮。制备方法:上细锉如豆大。各家论述:桑枝性平,不冷不热,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湿,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咳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可以常服。
-
秘传膏药
制备方法:上为末,除甘草、杏仁、木鳖子、官桂4味,用水6斤4两于砂锅内用桑柴火熬至1碗,去滓净,将松香末,小油2两,白及末1两,下砂锅内化开数沸,却下其余药末,以槐、柳、桑条不住手搅成膏药,稠粘为度。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诸药半两,可用豆粉5两,米醋调成膏,摊开油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