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稔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稔:拼音名:Hu nɡHuāRěn别名:黄花地桃花、地膏药、黄花母、千斤坠、枚叶草、山鸡绸、土黄芪[福建]、细迷马桩棵、素花草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白背黄花稔SidarhombifoliaL.,以全株入药。叶柄长4-6mm,疏被柔毛;对在位兔肠管,两者静脉注射均呈兴奋作用;性味:味辛;主湿热泻痢;
-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
中文名称: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英文名称:Begom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成员:种型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andvirus)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1株(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andvirus–[1])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2株(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
-
双生病毒科
双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完成,玉米线条病毒属和曲顶病毒属成员主要由叶蝉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成员主要由粉虱传播。双链病毒各ORF编码蛋白功能了解甚少,目前已知双组分病毒基因组DNAA的V1ORF和和单组分基因组的V2ORF分别编码衣壳蛋白,并且由衣壳蛋白决定昆虫媒介的特异性。
-
黄花母
《*辞典》:黄花母:出处:《文山中草药》拼音名:Hu nɡHuāMǔ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广西中药志》),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文山中草药》),金盏花、单枝落地(《泉州本草》),生扯陇(《贵州植药调查》),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小枝密被星状柔软绵毛。
-
黄花母根
《*辞典》:黄花母根: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Hu nɡHuāMǔGēn别名:胶粘根(《广西中药志》),土黄芪(《福建中草药》)。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排脓生肌。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福建中草药》)③治崩山疔(气性坏疽):鲜黄花稔根三两,水煎服;或加鸡肉适量,酒炖服。
-
心叶黄花仔
拼音名:XīnYèHuánɡHuāZǎi别名:吸血草、白痴头婆、索仔草、娃儿草、小桐麻、大黄花母、生毛英仔草、软枝虱母头、生毛虱母头、小号山胶播、圆叶金、午时花、圆叶咳觑草、黄花少四味、倒地麻、大花黄花稔、心叶拔毒散。蒴果直径6-8mm,分果片10,先端具2长芒,芒长3-4mm,突出萼外,被倒生刚毛。性味:甘;解毒消痈。
-
大地丁草
概述:大地丁草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病名:黄花稔、大地丁草、拔脓消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SidathombifoliaL.的根或叶。性味归经:甘、辛,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痛。1.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肠炎,痢疾,黄疸,疟疾,泌尿系结石。叶含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还含植物甾醇。
-
黄花仔
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拼音名:Hu nɡHuāZǎi别名:吸血草(《闽南民间草药》),索仔草(《实用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或心叶黄花稔的叶或根。花腋生,单生建成对,或数朵聚生于腋生的短小枝上,成一具叶的假总状花序;功能主治:《实用中草药》:活血行气,清热解毒。共捣烂敷患处,日换一、二次。
-
牛肋筋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Ni L iJīn别名:糯米药(《贵州民间药物》),拔腋草,黄花母、地膏草(《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成熟心皮平滑或有皱纹,有短芒。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边。治痢疾,黄疸,疔疮,肿毒。①《贵州民间药物》:消红肿疮毒,治疔疮。
-
健身糖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shenTangjiang标准编号:WS3-B-1807-94处方:黄花稔600g狗脊600g鸡血藤300g沙氏鹿茸草600g制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煮沸溶解,滤过,滤液加防腐剂适量,搅匀,加水至1000ml,即得。贮藏:密封,置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