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 589—201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基本信息:ICS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89—201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Bio-safetysignsforpathogenicmicroorganismlaborato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3月6日《关于发布〈丙型肝炎诊断〉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8〕4号)发布,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
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第二版)
实验室内的感染性垃圾不允许堆积存放,应当及时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四、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误或意外的处理:(一)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台造成局限污染:使用有效氯含量为0.55%消毒液,消毒液需要现用现配,24小时内使用。此后内容中有效氯含量参照此浓度。
-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安全责任的要求。
-
WS 233—201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2)互锁、密闭门以及门禁系统;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服更换间、缓冲间及核心工作间。如通气口设置HEPA过滤器,则应可以在原位对HEPA过滤器进行消毒和检漏。e)当前位置;7.5.6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取得国家卫生和计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第二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在实验室开展检测、诊断工作时,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中进行。
-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它适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使用的新建、改建、扩建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并明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应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根据实验需要保护实验对象不被污染,在建筑上应以实用、经济为原则。
-
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0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第十四条取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的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申请开展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实验活动是以依法从事检测检验、诊断、科学研究、教学、菌(毒)种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等为目的;
-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在对所保藏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可靠、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方案、相应标准操作程序、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感染监测方案等;(二)实验室增加高致病性菌(毒)种或样本保藏内容;第二十一条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使用涉及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卫生部批准;
-
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杜绝出具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现象。保证检测所需采样管(单管、10合1、20合1等,建议使用灭活型采样管)、咽拭子(鼻咽、口咽)、检测试剂、医用耗材、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且质量优良、型号规格适宜,办公用品、必要的生活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
-
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采样装备:病毒采样箱、病毒采样管、气溶胶采集器、样品记录单、手消设备、洁净采样袋、冰袋、高危险生物样本转运箱和生物安全垃圾袋等。5.采样操作:采样开始前,要求穿戴防护服、口罩、鞋套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进入采样现场,并使用手消进行手部消毒。: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规检测方法是通过实时荧光RT-PCR鉴定。
-
WS/T 776—2021 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5.2.4市场内的动物。6.1.4物体表面拭子样本: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表面重复涂抹、并将拭子放回采样管进行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3次以上。附录A(资料性)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样本采集信息登记表: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样本采集信息登记表见表1。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基本要求
为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规范化管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24号令,以下简称《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45号令,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
WS 213—2018 丙型肝炎诊断
本标准代替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B.3丙型肝炎肝硬化:在慢性丙型肝炎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广泛的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即假小叶形成,依据炎症活动程度组织学上可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肝硬化,建议采用Laennec肝硬化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评价。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方案
1.核酸检测:采用RT-PCR和Real-timePCR病毒核酸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患者血清中扩增到特异性核酸,可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IFA)抗体测定、中和试验等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认为新近感染。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实验室产生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未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
-
医疗卫生机构检验实验室建筑技术导则(试行)
四、通风与空气调节:第十三条检验实验室应根据房间功能、操作需求等合理确定新风量和换气次数,适用时可以利用自然通风。第十五条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应避免交叉污染,排风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样本制备区宜设置ⅡA2型生物安全柜,当使用高危险有毒化学物质时应采用通风橱。
-
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
基本信息:《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于2021年12月3日《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的通知》(全爱卫发〔2021〕6号)印发,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第九条线上评估。第十条现场评估。
-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三)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复印件;第十四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或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感染材料核酸提取、动物接种试验等进一步实验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提出申请。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该手册的第2版于1993年出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全文下载目录序言致谢-第一部分:生物安全指南-第二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第三部分:实验室设备-第四部分: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第五部分:生物技术介绍-第六部分:化学品、火和电的安全-第七部分:安全组织和培训-第八部分:安全清单-第九部分:参考文献、附录和索引
-
关于鼓励疾控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通知
基本信息:《关于鼓励疾控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通知》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0年9月11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30号印发。各省(区、市)可结合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和自愿检测需求量,设立疾控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
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为切实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划。完善鼠疫防治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方案等法规性文件,不断提高鼠疫疫情监测预警、疫情控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疫情防治管理水平。
-
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
不同类别突发中毒事件(按照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如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投毒等)的特征、处理要点以及与其他群体事件的鉴别要点等内容。:过量照射人员的处置、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等。:日本福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巴西事故、国内有关辐射事故等案例。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
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将进一步引领医学科学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1.具备完善的医学检验研究支撑平台,配备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基础与转化研究平台。是国际或国家级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具备监测病原体流行及耐药的技术能力。
-
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enhancedbiosafetylevel2laboratory)是指在普通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机械通风系统等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的实验室。
-
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
基本信息:《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1年1月27日《关于印发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21〕7号)印发,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公开承认并予以更正或撤回。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灭菌、消毒后的废物作为危险废物集中处理。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感染小动物实验室实验室除了达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实验室要求外,还必须达到如下要求:2.1实验必需在三级生物安全柜或负压隔离器内进行,排出气体经高效过滤后,应通过实验室的系统排风管道排出,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