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利黄汤
《中医临证撮要》:方名:消毒利黄汤组成:川黄连1.5g,生山栀4.5g,淡竹叶6g,生甘草2.4g,连翘壳4.5g,西茵陈6g,赤茯苓6g,细木通2.4g,炒麦芽4.5g,生枳壳2.4g。主治:新生儿黄疸。婴儿出生10日左右,面目身黄,啼哭不安,腹胀,不思吮乳,或发热,舌红口干,指纹青紫。加减:大便干燥,加生大黄2.4g;
-
玳瑁郁金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玳瑁郁金汤:处方:生玳瑁3克(研碎)生山栀9克细木通3克淡竹沥20毫升(冲)广郁金6克(生打)青连翘6克(带心)粉丹皮6克生姜汁2滴(冲)鲜石菖蒲汁10毫升(冲)紫金片1克(开水烊冲)功能主治:清宣包络痰火。功效:开窍透络,涤痰清火。引以山栀、木通,使上焦之郁火,屈曲下行,以下焦小便而泄。
-
鱼肚痈
辨证论治实火证证见局部红肿焮痛,肿势易聚,脓成易溃,出脓黄稠。方药1、主方:五神汤(邹岳《外科真诠》)合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金银花15克,地丁12克,生山栀9克,黄柏9克,泽兰9克,赤芍9克,丹参12克,苍术9克,萆薢30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6克。适用于溃后。3、单方验方参照实火证单方验方。
-
焦栀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对胆红素的影响:山栀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红素出现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之间差别不大。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
炒栀子
宋代增加了“炙酥拌微炒”(《太平圣惠方》)、姜汁炒焦黄(《产宝杂录》)等炮制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生山栀为佳;
-
栀子炭
同时还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比较多,如“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本草备要》);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对胆红素的影响:山栀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红素出现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之间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