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里明
概述:九里明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即《本草图经》记载的千里光之别名。性味:苦,寒。主治:①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细菌性痢疾,肠炎,阑尾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疮疖肿毒,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煎服并捣敷;药理作用:氢醌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流感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
石莽草
《*辞典》:石莽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Sh MǎnɡCǎo别名: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太阳草(《云南中草药》),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文山中草药》),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铜草、小红草(《云南中草药选》)。叶柄带红色,长约1~3毫米,基部具耳,包茎;
-
山柳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拼音名:ShānLiǔJ 别名: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来源: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umbelatumL.,以根及全草入药。土医以洗肿毒,不可食。茎生叶互生,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0.5-1.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具疏大齿,稀全缘,边缘和下面沿脉具短毛。
-
扁桃Ⅰ号
《广西中医药》处方九里明12克,一点红9克,射干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外感风热,或感冒风寒,郁而化热,火热上攻咽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白花九里明
拼音名:BáiHuāJiǔLǐMínɡ别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茎圆柱形,长3-5m或有时长达7m,多分枝,有沟纹,无毛或幼枝被锈色必短柔毛,花序轴上的毛更密,上部节间长4-9cm。雌花多数,细管状,长约8mm,基部略增大,檐部2-4齿裂;散瘀止血。血瘀崩漏;
-
东风草
拼音名:DōnɡFēnɡCǎo别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光、毛千里光、黄花地胆草、大头艾纳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东风草的全草。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7-10cm,宽2.5-4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疏细齿或点状齿,上面被疏毛或后脱落,有光泽,干后常变淡黑色,下面无毛或多少被疏毛;总苞半球形;
-
汗淅疮
汗淅疮的病因病机:《外科启玄》卷九:“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肤,烂成疮者,痛不可忍。”股癣则边缘常可见小丘疹、小水疱和鳞屑,中央倾向自愈,鳞屑中可查到真菌。2、糜烂而渗液不多者,可外搽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
-
千里及
概述:千里及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明目。①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细菌性痢疾,肠炎,阑尾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疮疖肿毒,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煎服并捣敷;药理作用:氢醌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流感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
湮尻疮
出《外科启玄》。即尿布皮炎。辨证分析湮尻疮因婴儿皮肤娇嫩,尿布如不及时换洗,局部皮肤被尿液、粪便活浸渍刺激而发。辨证论治外治法1、要勤换尿布,注意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2、可用地榆、金银花、苦参、马齿苋、九里明、火炭母等,选2~4味各30克,水煎后放置待温(不宜太热),外洗局部,再扑以六一散。
-
拔毒膏药
制法筛下飞丹,搅至合适为度。功能主治木石伤、刀铁伤成毒,或内受毒气,外起疮疔、疳漏、无名肿毒。
-
明目紫金膏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方名:明目紫金膏组成:黄连、黄芩、山栀子、野菊花、黄柏、蔓荆子、薄荷叶、六月雪、九里明、玄参、草决明、当归尾、生地黄、谷精草、连翘、天门冬、熟地黄、女贞实、扁柏枝、防风、荆芥、大黄、芒消、甘草梢,猪胆2个,羊胆1个,青鱼胆2个,熊胆5钱,白硼砂1两,冰片1钱。功效:明目。
-
小料紫金膏
《医统》卷六十一:方名:小料紫金膏组成:女贞实3斤,九里明3斤,十里光(即梦子叶)3斤(捣烂取汁,去滓,熬成膏听用),菊花汁1碗,龙胆草汁1碗,猪胆3枚,羊肝3枚,白蜜4两。主治:一切风热赤眼。用法用量:点时取出,渐加冰片少许。制备方法:上同3味膏一碗熬匀,再慢火熬成膏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