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以基因型不同的果树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长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由于杂交引起基因重组,后代会出现组合双亲控制的优良性状基因型,产生加性效应,并利用某些基因互作,形成具超亲类型新个体,为培育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按育种不同要求可采用简单杂交,回交和复式杂交等方式。
-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和无配子生殖产生的单倍体的育种方法。把幼小的花粉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放入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全部染色体都分到同一子细胞的机会极小,所以产生的配子几乎完全不育。因为由一个染色体组加倍而成,所以加倍后是纯合体植株。
-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DAN分子是由4种核苷酸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构成的长链,生物的遗传信息即寓于脱氧核糖核酸之上,DAN很长,核苷酸很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将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仓库”中,这个仓库就称之为“基因库”,通俗的名称叫“种质库”。
-
遗传资源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DAN分子是由4种核苷酸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构成的长链,生物的遗传信息即寓于脱氧核糖核酸之上,DAN很长,核苷酸很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将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仓库”中,这个仓库就称之为“基因库”,通俗的名称叫“种质库”。
-
杂交优势
因此,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利用杂交第一代的增产优势。现代农业生产最早应用杂交优势的是玉米、水稻和小麦,稍后应用于经济作物、果蔬作物等。矮秆小麦在亚、非、拉地区推广,20年间使小麦产量提高1.5倍。杂交优势利用是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最有效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它在未来选育新品种工作中仍将起重要作用。
-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用。育种的手段很多,从微生物育种发展的历史看,有定向培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
-
雄性不育恢复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力的高低和其他性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三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价值。测交筛选法院用胞质不育系为母本对有关栽培品种、品系和其他材料作单株成对测交。杂交选育法院按杂交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种:1、农艺亲本与恢复源杂交。以优良农艺亲本为一方,优良恢复源为另一方作杂交,后代按杂交育种程序选择。
-
桃砧木育种
桃砧木育种是研究桃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变异,选择培育桃砧木的一门科学技术。从发展趋势看,一些国家把育种的重点放在育成半矮化和矮化砧木,和育成抗根瘤线虫砧木方面。如对根线瘤虫免疫的红花重瓣寿星桃和红根甘肃桃;可作矮化砧木的毛樱桃(PrunustomentosaThunb.)、郁李(P.japonicaThunb.)和欧李(P.humilisBge.);
-
系谱育种
系谱育种是自交植物中采用的一种杂交育种,即从杂种的初期世代进行个体选择,把下一代作为系统进行培育鉴别。相反,在多基因遗传的性状中,此法往往有错误淘汰优良个体的危险,日本的水稻和小麦育种完全采用此法,但在高产品种的育种时,已趋向于采用群体育种法。
-
基因重组
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高等动植物中的基因重组通常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即在性细胞成熟时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遗传物质可实现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
菌种
如常规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是将土壤中分离所得的纯种,在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平皿上培养后,用打孔器将菌块移至含有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如在菌块的周围有透明的抑菌圈,则表明此菌种具有产生抑制试验菌生长的抗菌物质的能力。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
-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MFOOD)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成了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作用机理:产生杀虫蛋白毒素,防治虫害。
-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1996年7月10日颁布,1996年7月10日起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安全管理,防止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对人类健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的危害,根据国家科委发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