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肠液
小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PH7.6~HCO3-浓度在空肠中较低,而在回肠中较高。有机物中除粘液蛋白外,有肠激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小肠本身对食物的消化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的,即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和上皮细胞内进行的。这些存在于肠上皮细胞内的酶可随脱落的肠上皮细胞进入肠腔内,但它们对小肠内消化并不起作用。
-
经直肠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图解1-1试验穿刺1-2插入有槽探针1-3切开脓肿1-4扩大引流1-5放香烟引流图1经直肠,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前准备1.术前1~300ml生理盐水。但引流条在24小时内脱掉将影响引流,或虽未脱掉但引流不畅时,应在局部消毒后,作肛门指诊,用手指或血管钳沿切口探入,扩大肠壁引流口,使残余脓液排出,并再次放入引流条。
-
肠腺
此外,十二指肠除肠腺之外还有真正腺体的布伦纳氏腺。小肠腺是粘膜上皮凹陷而成,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小肠液内有各种消化酶,如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肠激酶、肠肽酶等。大肠液能润滑粪便,保护大肠壁,还有碱性有大肠液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这些细胞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某些维生素。
-
提吊式空肠造口术
手术名称:提吊式空肠造口术分类:小儿外科/小肠结肠造口术/小肠造口术ICD编码:46.3902概述: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从幽门至屈氏韧带为十二指肠,自屈氏韧带至回盲瓣为空肠及回肠。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蠕动恢复后,小肠造口可排出大量肠液,易致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此时应准确估算损失量,按补液原则补充。
-
回肠造口术
手术名称:回肠造口术分类:小儿外科/小肠结肠造口术/小肠造口术ICD编码:46.2001概述: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从幽门至屈氏韧带为十二指肠,自屈氏韧带至回盲瓣为空肠及回肠。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蠕动恢复后,小肠造口可排出大量肠液,易致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此时应准确估算损失量,按补液原则补充。
-
胃液
胃液是胃腺分泌的消化液。1.009,每日分泌量为1.5~胃酸除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外,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杀死随食物入胃的大部分细菌。胃腺壁细胞还能分泌一种称内因子的糖蛋白,它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抗恶性贫血物质)相结合并促进其吸收。
-
霍乱弧菌
概述:引起人类霍乱病的弧菌属细菌。耐碱不耐酸。产生的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引起小肠液过度的分泌。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湿热55℃,15分钟,100℃,1~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
-
肠液
哺乳类等的所谓广义的肠液是胰液、胆汁以及肠本身的分泌液。由于食物入肠时对肠粘膜的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或由于肠促胰液肽的作用而进行分泌;昆虫类的肠液是由中肠分泌的,因食性不同含有的消化酶也不同,例如蜚蠊的中肠液中有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微量)、脂酶、蛋白酶(类胰蛋白酶、肽酶)等;
-
消化
人和动物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过程。消化过程包括对食物的磨碎、拌和及推送等机械作用(机械性消化)和各种酶对各种食物成分的化学分解作用(化学性消化)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注入小肠的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含有消化营养物质的多种消化酶,能把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形式。
-
消化酶
细胞外消化酶中,有以胃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羧肽酶原等一些不活化酶原的形式分泌然后再被活化的。糜蛋白酶,含于高等动物的胰液中,氨肽酶存在于高等动物的肠液中,除作用于蛋白质的中间分解产物以外,在低等动物的蜗牛和骨螺的中肠腺中作为胃液而分泌,另外也作为中肠腺细胞内的消化酶而存在。(2)碳水化合物分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