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咀嚼
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等,它们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这时,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磨粹食物。吸吮也是一个反射动作,吸吮时,口腔壁肌肉和舌肌收缩,使口腔内空气稀薄,压力降低到比大气压力为低0.98-1.47kPa(10-15cmH2O)。
-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4)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应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3.中医中药治疗。
-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洁治、调;(2)去角化治疗。5.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实验室检查项目:(1)病损活体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3.中医中药。(4)药敏敏感试验。:1.治愈: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涂片或培养结果转阴性。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1)消毒防腐药物;:1.局部治疗:(1)去除各种刺激因素:如去除牙垢牙石,保持口腔卫生,调整咬,去除不良刺激因素;3.中医中药:辨证论治。
-
个别乳磨牙早失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个别乳磨牙早失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行丝圈式间隙保持器(ICD-9-CM-3:24.8)。2.检查:乳磨牙缺失,间隙存在。:1.治愈:保持器固位良好,间隙无变化。(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
乳牙中龋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乳牙中龋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七)变异及原因分析。2.患儿因身心原因不能耐受或配合治疗时,需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采取全身麻醉、镇静或束缚下的治疗方式,此前需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还有经常咀嚼硬食、夜间磨牙以及单侧咀嚼习惯等。有无功能过盛或嚼肌肥大。有条件作关节镜检查,了解关节盘有无病损。2、采用关节后间隙或翼外肌封闭疗法、理疗针灸、氯乙烷局部喷雾或氦氖激光治疗以及镇静、解痉药物治疗。4、矫形治疗,以改变牙列的不正常咬合关系。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并防止张口过大等。
-
乳牙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乳牙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3日《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印发。:第一诊断为乳牙慢性牙髓炎(ICD-10:K04.003,K04.011)。2.检查:表面可有颜色改变或呈墨浸样变,牙齿表面完整性破坏,可见近髓龋洞,探诊可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