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转录病毒
反转录病毒的DNA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时,在5’LTR的U3左端和3’端LTR的U5右端各丢失2bp,而在宿主染色体插入位点上生成4~同时,它具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时所需的基本功能,例如,启动作用、起始作用和转录物的多聚腺嘌呤加尾作用等。在U3—R分界线处还常有一个反向重复序列,这对终止病毒RNA的合成可能也有重要作用。
-
反转录病毒科
病毒复制开始以tRNA的3’末端为引物,用反转录酶将病毒RNA反转录成负链cDNA转录本,起始的短序列转移,通过RNA的双倍体末端序列的功能,从基因组的3’端进一步合成cDNA。整合的原病毒使用细胞RNA聚合酶II转录成病毒粒子RNA和对病毒LTRs信号响应的mRNA。一些囊膜糖蛋白的型决定子涉及病毒中和介导的抗体。
-
反转录转座子
除反转录病毒外,反转录转座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病毒超家族(viralsuperfamily),这类反转录转座子编码反转录酶或整合酶(integrases),能自主地进行转录,其转座的机制同反转录病毒相似,但不能像反转录病毒那样以独立感染的方式进行传播;
-
戊型反转录病毒属
在3个大眼梭鲈反转录病毒中,都存在ORFa,编码蛋白可能是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同源体。大眼梭鲈表皮肉瘤病毒的其它两个ORF及蛇头反转录病毒编码单一ORF的功能未确定。戊型反转录病毒属各成员判定的依据是:(1)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差异;(3)病毒自然宿主范围的差异。这些种类区分的依据是基因的系统发育分化。
-
逆转录酶
这种酶是1970年美国科学家特明(H.M.Temin)和巴尔的摩(D.Baltimore)分别于动物致癌RNA病毒中发现的,他们并因此获得197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后,RNA和蛋白质被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叫做反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叫反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艾滋病毒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
-
漂移病毒属
果蝇gypsy病毒基因组分子大小为7469bp,其中包括两个482bp的LTR。基因组RNA含有一个编码主要结构蛋白的ORF;这种蛋白是反转录蛋白囊膜蛋白的类似物,它通过疏水跨膜区域位于病毒膜,加工位点与跨膜和表面区域的切割相似。在转座子的中部还含有若干开读框(ORF),与反转录病毒的gag,pol及env基因同源。
-
乙型反转录病毒属
本属其它成员有低密度表面突起和圆柱状核心,为“D”型病毒形态。病毒衣壳装配在细胞质中进行,粒子由细胞质膜出芽释放。病毒基因组每个单体的大小为8-10kb,除了gag、pro和pol外,MMTV还有附加基因sag,它的产物作为超抗原,sag基因的位置在基因组的3’末端。
-
变位病毒科
漂移病毒属成员与其它病毒的区别是,它们出现加工的囊膜蛋白,其中包括与反转录病毒跨膜蛋白(TM)和表面蛋白(SU)相对应的蛋白。基因组RNA转录从上游LTR起始,在下游LTR这一位点的下游终止,这将长末端重复序列分成基因组RNA的5’独特末端(U5)和3’独特末端(U3),或者是5’和3’末端的重复(R)。
-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
35SRNA是大于基因组长度的转录本,它可以进一步作为子代病毒DNA合成的模板,以及编码合成大部分病毒蛋白。35SRNA和19S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它们均可以作为mRNA从核内转运到细胞质中,并指导蛋白质的翻译合成。病毒DNA的复制发生于细胞质中,其DNA复制依赖于35SRNA的逆转录过程。
-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中文名称: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英文名称:Coted’Ivoireebola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的发现:埃博拉病毒ZaireEbolavirus令世界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源于非洲的扎伊尔,其名称就是根据扎伊尔境内的一条小河而命名。
-
反转录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载体可以容纳外源DNA的长度在10kb左右,以很高的转染率感染宿主细胞,特别是分裂中的细胞。转入宿主的细胞后,反转录病毒载体随即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这种整合的位点是随机的。其目的是在于提高载体的安全性,防止反转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增殖并包装成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造成可能的伤害。
-
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HIV能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杀死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使机体对危害生命的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病人可患罕见的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等。HIV感染伴发痴呆是预后差的标志,约50﹪~治疗方案:对于HIV痴呆,临床上可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及其他辅助药物;
-
腺病毒载体
如果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需要载体中的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长期表达时,就要将感染了腺病毒载体的细胞不断地注入患者体内,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腺病毒载体自身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这样,就会降低使用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效果。
-
蜈蚣藻
拼音名:WúGōnɡZǎo别名:海赤菜、冬家烂、膏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状蜈蚣藻的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外海及浪较大的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具羽状分枝1-3次,对生或互生。体表有时可见颗粒状囊果。药理作用:蜈蚣藻的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反转录酶的活性,用作反转录病毒的抑制剂。
-
假基因
1977年在爪蟾的5S基因系统中发现了假基因,以后在珠蛋白基因簇、免疫球蛋白基因簇以及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簇中都发现有假基因,而且通常是散布于有活性的功能基因之间。假基因同cDNA一样没有内含子序列,也没有启动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序列,而在5’端都有mRNA分子特有的多聚腺苷[poly(A)]序列。
-
丁型反转录病毒属
病毒衣壳装配在细胞质膜内膜上进行,并在装配的同时出芽释放。病毒基因组每个单体的大小为约8.3kb。基因组除了编码gag、pro和pol外,还有非结构基因tax和rex,它们可能参与病毒RNA合成和加工的调节。tRNA引物为tRNAPro,LTR长约550-750nt,其中U3区长200-300nt,R区域135-235nt,U5区域约100-200nt。
-
半病毒属
8.5Kb之间,组织结构上与反转录病毒的原病毒DNA很相似。Copia家族的LTR长度为276bp,插入靶位点时产生的两翼同向重复序列(DER)长约3~Copia家族成员与细菌转座子不同,能以环状DNA的形式独立存在。Copia因子转座活性很高,但大部分留在细胞核内。mRNA具有较长的ORF,编码反转录酶、整合酶以及核酸结合蛋白。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语:Fran oiseBarré-Sinoussi,1947年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位法国病毒学家,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小组主任。1983年,她和吕克·蒙塔尼等合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008年,她与吕克·蒙塔尼耶和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基因输送系统
基因输送系统基因治疗是未来疾病治疗的方式之一,但真正由单一基因决定的遗传疾病,大约只占全部遗传疾病的0.5%,目前正研究如何运用基因治疗的方式治疗一些由非单一基因决定的遗传疾病,并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其它疾病上。但也因为基因工程具有永久改造生物基因、进而改造生物的可能性,所以也潜在着无法预知的副作用。
-
丙型反转录病毒属
病毒衣壳装配在细胞质膜内膜上进行,并在装配的同时出芽释放。病毒基因组每个单体的大小为8.3kb,基因组除了编码gag、pro和pol外,没有附加基因。tRNA引物为tRNAPro,LTR长约600nt,其中U3区长500nt,R区域60nt,U5区域约75nt。(2)病毒抗原特性的差异;(3)病毒自然宿主范围的差异;(4)病毒毒力的差异。
-
长散在重复序列
长散在重复序列(10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s,LINE),意为散在分布的长细胞核因子,是散在分布在哺乳动物基因中的一类重复序列,这种重复序列较长;L1以及由L1编码的反转录酶作用于其他非自主反转录转座子以后所生成的DNA序列,加起来至少占人类基因组全长的四分之一。许多真核细胞中都发生3'转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