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磺酸
国标编号:81023CAS号:7790-94-5中文名称:氯磺酸英文名称:Chlorosulfonicacid分子式:HClO3S外观与性状:无色半油状液体,有极浓的刺激性气味分子量:116.52蒸汽压:0.13kPa(32℃)熔点:-80℃沸点:151℃溶解性:不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溶于氯仿、乙酸密度:相对密度(水=1)1.77;皮肤接触液体可致重度灼伤。
-
2-甲基-1,3-丁二烯
实验室监测方法: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40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05mg/L嗅觉阈浓度1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2-环氧丙炔
1,2-环氧丙炔[抑制了的],低闪点液体遇火,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氨水,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反应猛烈,有爆炸危险。能溶于水,乙醇,乙醚;闪点:-37℃(开杯)爆炸极限:2.8%-37.0%最小点火能:0.19mJ引燃温度:420℃最大爆炸压力:0.804MPa燃烧热:1887.6kJ/mol
-
乙二醛
CAS号:107-22-2中文名称:乙二醛英文名称:Glyoxal;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人体可能有害。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原发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该型患者无选择性,是皮肤或粘膜对外界刺激物的直接反应。有人提出,原发刺激物损伤表皮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由于崩解而释放出酸性酸酶等溶蛋白酶,可参与破坏皮肤组织,对本型皮炎的发生可起到一定作用。接触强刺激物后,常立即发病,接触与发病间的关系十分明确。
-
正丁醛
与硝酸、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反应剧烈。爆炸极限:1.4%~12.5%燃烧热:2480.4kJ/mol引燃温度:190℃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塑料增塑剂、硫化促进剂、杀虫剂等的中间体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丙烯酸乙酯
家兔经皮;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05mg/L嗅觉阈浓度0.96ppb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吡啶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40(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维生素、磺胺类药、杀虫剂及塑料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重者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强直性痉挛、血压下降。神衰、步态不稳、手指震颤、血压偏低、多汗,个别肝肾有影响。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
乙撑亚胺
相对密度(空气=1)1.4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3(剧毒品),34(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粘合剂、诱变剂以及用于纤维处理,能促使细胞歧化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皮肤接触液体可致灼伤;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经口0.42~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伤风咳茶
性状:本品为灰黄色长方形茶块或黄褐色粉末状药茶;(2)吸取供试品溶液及连翘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氯磺酸冰醋酸(1:1)液,105℃加热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袋(袋装药茶)。
-
2-丁酮
国标编号:32073CAS号:78-93-3中文名称:2-丁酮英文名称:2-butanone;长期接触可致皮炎。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3780μg(24小时),轻度刺。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3000ppm(7小时),(孕6~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1,1一二氯乙烯
1,1一二氯乙烯[抑制了的],中闪点液体遇明火易燃烧;受热分解时会放出有毒气体,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与硝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反应剧烈。凝固点:-122.6℃,沸点:31.6℃,临界温度:220.8℃,相对密度:[水=1]:1.21,[空气=1]:3.4,临界压力:5.21MPa。主要用途:用作辅聚剂、粘合剂和有机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