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蜂
胡蜂毒液呈碱性,主要含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磷脂酶A、磷脂酶B,以及透明脂酸酶等,导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中毒反应较蜜蜂快而严重。诊断:毒蜂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蜇伤处有红、肿、热、痛,重者局部变黑、有淤点,并可发生组织坏死。若为蜜蜂蜇伤,则有蜇针残留。3.对症治疗:输液,以促使蜂毒的排出。
-
蜂蜇伤
概述:蜂蜇伤(beesting)是指蜂尾蜇伤,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以局部出现红肿刺痛,甚或有头晕恶心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黄蜂的毒汁毒性更强,除含有组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和蚁酸,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变态反应。轻症者:氯苯那敏10mg或异丙嗪25~
-
云南蛇药
鉴别:取本品5ml,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用氨试液调节pH值至9.0~(2)取酸溶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即产生淡黄色沉淀。检查:相对密度应为1.18~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J)。功能与主治:解毒镇痛,利尿消肿,止血、散瘀。用于毒蛇咬伤,毒蜂、蝎子、蜈蚣等螫伤。云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黄瑞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瑞木:别名: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来源:山茶科红淡属植物毛药红淡Adinandramillettii(Hook.etArn.)Benth.etHook.f.,以根、嫩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根:用于鼻衄睾丸炎,腮腺炎。鲜叶:外用治疖肿,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
蛇不见
拼音名:ShéBúJ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花被管长约3cm,外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有褐色条纹及斑点,顶部微凹,内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有蓝褐色条纹;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子房下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
枫树
拼音名:FēnɡSh 别名:枫香树、大叶枫、枫子树、鸡爪枫、鸡枫树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以根、叶、果实(见“路路通”)及树脂(见“枫香脂”)入药。功能主治:根:祛风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痛,牙痛。叶: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肠炎,痢疾,胃痛;外用治毒蜂螫伤,皮肤湿疹。
-
野芋叶
《*辞典》:野芋叶:出处:《纲目》拼音名:YěY Y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片。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辛涩,有毒。功能主治:治疔疮;附方:①治指疔:鲜野芋叶适量,白矾少许,酌加猪胆汁,同捣烂如泥,敷于患处。③治毒蛇咬伤:鲜野芋叶同酒酿糟捣敷伤处。④治毒蜂螫伤:鲜野芋全草连根,捣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