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脏CT检查技术
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3)螺旋扫描:此方法可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清楚显示肾脏皮质、髓质分界,有助于鉴别先天变异与占位,较好显示肾功能损害,提高肾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3)必要时行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和摄片。
-
颅脑CT检查
名称:颅脑CT检查适应证:颅脑CT检查适用于:1.颅脑外伤。3.颅内肿瘤。方法:1.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计算为2ml/kg。(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6)根据临床需要,可行图像重建。
-
前列腺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前列腺CT检查技术适应证:1.协助临床分期与明确有无转移或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或放于上腹部。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3)测量病灶层面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
眼部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眼部CT检查技术适应证:1.肿瘤包括眼内及泪腺,眶内各组织来源的肿瘤,其他部位转移到眼眶及眶部的肿瘤。3.血管病变如血管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静脉曲张等。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或俯卧位。冠状面自眶前缘向后连续扫描,即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
-
腰椎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腰椎CT检查技术适应证:腰椎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脊柱外伤。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7.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
胸椎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胸椎CT检查技术适应证:胸椎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脊柱外伤。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7.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
颈椎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颈椎CT检查技术适应证:颈椎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脊柱外伤。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头部略垫高,两臂下垂并用颈托固定颈部。5mm(椎体)。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
膀胱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膀胱CT检查技术适应证:膀胱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膀胱和输尿管肿瘤。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根据病情采用俯卧位、侧卧位。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
肾上腺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肾上腺CT检查技术适应证:肾上腺CT检查技术适用于:1.功能性肾上腺疾病(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4.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时,明确有无出血。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3)必要时行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和摄片。
-
腹膜及后腹膜腔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腹膜及后腹膜腔CT检查技术适应证:腹膜及后腹膜腔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腹膜、肠系膜、网膜及腹膜腔病变肿瘤(原发、转移)、外伤(血肿)、囊肿、脓肿、腹腔积液(水、脓、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含碘对比剂过敏。④扫描程序和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3)必要时行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和摄片。
-
胰腺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胰腺CT检查技术适应证:胰腺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胰腺肿瘤,包括各种原发性和转移性胰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0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mg(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者禁用)以减少胃肠道蠕动引起的扫描伪影。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
CT肝门静脉造影
操作名称:CT肝门静脉造影别名:CTAP适应证:CT肝门静脉造影适用于:1.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4.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热者。(2)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
CT肝动脉造影
操作名称:CT肝动脉造影别名:CTA适应证:CT肝动脉造影适用于:1.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4.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热者。(2)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
女性盆腔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女性盆腔CT检查技术适应证:女性盆腔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注意事项:1.检查前1周内不服重金属药物,如1周内曾进行过胃肠道钡餐造影者,则于检查前先行腹部透视,确认腹腔内无钡剂残留。
-
纵隔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纵隔CT检查技术适应证:纵隔CT检查技术适用于:1.纵隔肿瘤,显示其范围及大小。方法:1.做好检查前准备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横断面扫描,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3)测量病灶大小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CT值的变化。
-
胸部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胸部CT检查技术适应证:胸部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肺部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包括有和无扫描线的两幅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
颈椎CT检查
名称:颈椎CT检查适应证:颈椎CT检查适用于:1.脊柱外伤。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7.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方法:1.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头部略垫高,两臂下垂并用颈托固定颈部。2.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
内听道CT检查
名称:内听道CT检查适应证:内听道CT检查适用于:1.内听道内小肿瘤。方法:1.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冠状面为外耳孔前缘与听眶线的垂直线。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6)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可行图像重建。
-
腮腺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腮腺CT检查技术适应证:腮腺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良性腮腺肿瘤。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②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
鼻咽、颅底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鼻咽、颅底CT检查技术适应证:鼻咽、颅底CT检查技术适用于: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或俯卧位。②扫描方式:横断面或冠状面连续扫描。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
鼻旁窦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鼻旁窦CT检查技术适应证:鼻旁窦CT检查技术适用于:1.鼻窦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和转移瘤。2.良性肿瘤、鼻窦黏液囊肿。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冠状面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
内听道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内听道CT检查技术适应证:内听道CT检查技术适用于:1.内听道内小肿瘤。方法:1.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冠状面为外耳孔前缘与听眶线的垂直线。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4)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6)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可行图像重建。
-
颅脑灌注CT
操作名称:颅脑灌注CT适应证:颅脑灌注CT适用于:1.脑血管疾病。2.颅内肿瘤。4.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5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3)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注意事项:1.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
颅脑CTA
操作名称:颅脑CTA适应证:颅脑CTA适用于:1.脑血管疾病。2.颅内肿瘤。4.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一般从后床突下30mm开始,向上达后床突上50~14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4)工作站进行2D、3D血管图像重组并摄片。
-
喉部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喉部CT检查技术适应证:喉部CT检查技术适用于:1.喉部肿瘤性病变。禁忌证:1.含碘对比剂过敏。2.骤发喉阻塞须及时做气管切开者。7.向病人说明在扫描期间须保持头部不动,做平静呼吸,不能有吞咽动作。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6)根据临床需要,可行图像重建。
-
颞区(内耳)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颞区(内耳)CT检查技术适应证:颞区(内耳)CT检查技术适用于:1.颞骨部的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内耳、中耳畸形及血管畸形。4.颞骨肿瘤,包括外耳道癌、中耳癌、中耳鼓室内血管瘤、化学感受器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等。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
-
腰椎CT检查
名称:腰椎CT检查适应证:腰椎CT检查适用于:1.脊柱外伤。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7.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2.含碘对比剂过敏。方法:1.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2.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
胸椎CT检查
名称:胸椎CT检查适应证:胸椎CT检查适用于:1.脊柱外伤。4.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7.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2.含碘对比剂过敏。方法:1.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2.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
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
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一、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2.下列情况可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1)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肿瘤病灶是否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肿物距最近肝组织切缘为厘米。
-
县域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二、分级诊疗服务路径:图1县域脑血管病分级诊疗临床路径注:①- 的具体内容对应文中相应编号的内容三、双向转诊标准:(一)村卫生室上转至乡镇卫生院标准。1)急性起病。1)推荐将患者收入卒中中心或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气道通畅。5.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肾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2010年版)
基本信息:《肾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2010年版)》由卫生部于2010年11月3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外科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9号)印发。:第一诊断为肾母细胞瘤(Ⅰ-Ⅱ期)(ICD-10:C64.0+M8960/3)。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异常者);4.能较好耐受术后化疗。
-
脑囊虫
中枢神经系统脑囊虫占囊虫病的80%,囊虫可寄居于大脑实质内、脑室内、蛛网膜下腔等部位,引起癫痫、颅内压增高等临床症状。脑实质内囊虫占脑囊虫的大多数,囊虫寄居在白质与灰质交界处,少数可在白质深部或软膜下,呈弥散型或单发。CT平扫呈多结节状低密度影,或略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则为多发环形或结节状增强灶。
-
脑实质猪囊尾蚴手术
手术名称:脑实质囊虫手术别名:脑实质猪囊尾蚴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寄生虫病手术/脑囊虫手术ICD编码:01.5924概述:脑囊虫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CT平扫单发囊虫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环状增强伴周围水肿带,有时可见到高密度头节。该药为广谱抗寄生虫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常用剂量12~
-
脑实质囊虫手术
手术名称:脑实质囊虫手术别名:脑实质猪囊尾蚴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寄生虫病手术/脑囊虫手术ICD编码:01.5924概述:脑囊虫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CT平扫单发囊虫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环状增强伴周围水肿带,有时可见到高密度头节。该药为广谱抗寄生虫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常用剂量12~
-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2016年版)
(5)内镜检查,必要时活检;(4)食管内镜超声等。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支架移位,气管受压呼吸困难,原发肺部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二、食管狭窄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狭窄(ICD-10:K22.205)(包含瘢痕性狭窄和局部肿瘤复发)或纵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
-
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脱水药、麻醉常规用药。2.无颅内感染。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及《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8)肝CT平扫/肝MRI平扫;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2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
-
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2)病理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骨组织脱钙及免疫组化检查,可延长临床路径住院时间);(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八)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瘤段骨切除、组配假体置换术;
-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行冠切经额开颅或经额外侧入路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对于因金属植入物、幽闭恐惧症等无法行MRI检查患者可行CT平扫+增强检查,供血动脉评价可用DSA及CTA。7天内头部增强MRI,视力、视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项。2.术后继发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
儿童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最常见类型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多形性黄色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节细胞胶质瘤(WHOⅠ级)、胚胎细胞发育不良型神经上皮肿瘤(WHOⅠ级)、血管中心型胶质瘤(WHOⅠ级)及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WHOⅠ级)等。室管膜肿瘤主要指Ⅱ级和Ⅲ级室管膜肿瘤。
-
颈部(甲状腺)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颈部(甲状腺)CT检查技术适应证:颈部(甲状腺)CT检查技术适用于:1.甲状腺病变,如囊肿、腺瘤、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瘤等。2.颈动脉间隙内病变的恶性肿瘤,颈动脉瘤,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嘱咐病人扫描时不做吞咽动作,可平静呼吸或憋住气。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
-
颅底肿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颅底肿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2)对鞍区肿瘤,行内分泌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fT3、fT4、TSH),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血清皮质醇;
-
CT
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
-
计算机体层成像
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
-
老年人垂体肿瘤
概述:垂体瘤(hypophyseoma)是指腺垂体细胞腺瘤,它不包括鞍旁发生的瘤,也不包括从远处转移到垂体的恶性肿瘤。(2)外部促发因素的介入或缺乏抑制因素:①DA(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的缺陷。正常垂体柄居中,小于4mm,垂体柄移位是垂体病变的间接指征。头颅侧位X线片上可见蝶鞍呈球形或对称性增大。89%,ACTH瘤70%~
-
老年人垂体瘤
概述:垂体瘤(hypophyseoma)是指腺垂体细胞腺瘤,它不包括鞍旁发生的瘤,也不包括从远处转移到垂体的恶性肿瘤。(2)外部促发因素的介入或缺乏抑制因素:①DA(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的缺陷。正常垂体柄居中,小于4mm,垂体柄移位是垂体病变的间接指征。头颅侧位X线片上可见蝶鞍呈球形或对称性增大。89%,ACTH瘤70%~
-
老年垂体瘤
概述:垂体瘤(hypophyseoma)是指腺垂体细胞腺瘤,它不包括鞍旁发生的瘤,也不包括从远处转移到垂体的恶性肿瘤。(2)外部促发因素的介入或缺乏抑制因素:①DA(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的缺陷。正常垂体柄居中,小于4mm,垂体柄移位是垂体病变的间接指征。头颅侧位X线片上可见蝶鞍呈球形或对称性增大。89%,ACTH瘤70%~
-
生殖细胞瘤
3.内分泌症状性早熟及巨生殖器为本病突出的内分泌症状,因此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松果体细胞瘤周边可有钙化,注药后可有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有时神经影像上不易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区别,但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无性别倾向,平均年龄较生殖细胞瘤者大(多在20岁以上)。分流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术后辅以放疗。
-
脑干占位性病变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脑干占位性病变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止血剂、脱水药。5.术后出现严重脑干反应的患者或者自主呼吸等生命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增加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从而延长出院天数,增加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