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学说
结实其他许多研究者的观察表明,细胞的产生只能通过由原选存在的细胞经过分裂的方式来完成,1858年德国病理学魏尔肖概括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著名论断,这不仅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本质,而且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甚至有人认为直至于此细胞学说才全部完成。
-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些细胞则和物质的分泌无关,例如肌肉细胞和心肌细胞主要功能是收缩,神经细胞传导电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身体的其他部分之间建立信息联系。后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积累了细胞结构方面知识,从而把细胞分成两大类,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学
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细胞的生理、生长、分化、遗传、进化间相关连的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0世纪的细胞学就是以所观察到的这些事实和指导性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在飞速发展的组织培养、显微解剖、电子显微镜、紫外线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超速离心分离法以及冷冻干燥法等技术的支持下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
-
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指在整个生活史中均为单一细胞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细胞学说的有力依据,可以认为在所有生物中它是停滞在最原始形态中的类型,但在某种情况下,会适应其功能而发生高度的结构分化。尤其在纤毛虫中,它可分化出诸如运动、消化、排出结构和支持体、外皮、刚毛、刺胞,运动控制系统等多种细胞器。
-
局部定位论
1858年前后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利用当时提供的细胞学说以及显微镜、染色技术等形态学手段,研究和描述了诸如炎症、血栓形成、脂肪变性、风湿病、结核病与多种肿瘤的病理变化及过程,首创了细胞病理学,认为细胞的结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
理论科学
对此恩格斯曾明确论断,近代以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进化论和细胞学说这三大发现为代表,经验科学积累的丰富知识推动各个学科去揭示自然现象的内在本质和内在联系,“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从经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84年版,第45、29页)。医学也正在分化形成理论医学。
-
异位抗利激素综合征
异位抗利激素综合征常见于肺癌,主要是燕麦细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棘皮癌也可引起。较少见与胸腺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就仍然产生这些多肽激素或其他蛋白质。证明静脉血中激素水平高于动脉。地美环素可抑制水的重吸收,每日0.6—1.2g,分3次口服,可纠正低钠血症,需注意引起氮质血症的可能。
-
卵泡期
到次级卵泡期,颗粒细胞上出现了FSH受体数量进一步增加,FSH在雌激素的协高作用下,诱导颗粒细胞出现LH受体,并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颗粒细胞与内膜细胞上的LH受体不断增加。②颗粒细胞产生的卵泡抑制素也对FSH分泌发挥抑制作用。LH在孕酮的配合下,使卵泡壁溶解酶(如纤溶酶与原酶等)活性增加,导致卵泡壁溶化和松懈。
-
组织原学说
组织原学说(histogentheory)是J.Hanstein(1868,1870)的论说,即被子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区分为三个组织原,找出植物体各组织是起源于其中的哪一个。首先在生长点最外侧有一层表皮原,由此形成表皮系统,其下有几层皮层原,与形成皮层有关,在其更内侧有形成中柱的中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