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血小板抗体
测定ATA的方法较多,如血小板凝集试验、血小板因子3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直接抗球蛋白消耗试验、葡聚糖凝集试验等。抗血小板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血小板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血小板抗体的测定原理:同ELI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3)血小板抗体。5其他束臂试验阳性,慢性ITP患者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可以异常。③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抗血小板抗体减少,单独应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的升血小板效果与激素相似,常用剂量为每日0.4g/kg,连续5天静脉滴注,或每次1g/kg静脉滴注,必要时次日可再用1次,以后每3—4周1次,副作用少,偶有过敏反应。
-
伴颗粒淋巴细胞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T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NK-LGLL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T-LGLL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T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诊断:由于鉴定受血者血清中HLA抗体(多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抗血小板抗体、抗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及致热原性细胞因子(多用ELISA法检测)技术性较强,基层医院不易进行,因此,FNHTR的诊断目前通常仍采取排除性诊断法。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
FNHTR
FNHTR的诊断:由于鉴定受血者血清中HLA抗体(多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抗血小板抗体、抗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及致热原性细胞因子(多用ELISA法检测)技术性较强,基层医院不易进行,因此,FNHTR的诊断目前通常仍采取排除性诊断法。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概述: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临床综合征。肝脾肿大;相关药品:甲氨蝶呤、环孢素、莫拉司亭相关检查:浆细胞、类风湿因子、抗血小板抗体、血红蛋白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概述: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1976年,国外报道在52例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达32%。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伴随血栓形成,可进行血浆置换,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可能加重血栓形成,引起类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概述: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1976年,国外报道在52例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达32%。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伴随血栓形成,可进行血浆置换,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可能加重血栓形成,引起类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
血小板抗体
化验结果意义:抗血小板抗体是一种IgG,阳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自身免疫病。长期输血、奎尼丁、噻嗪类利尿药、地高辛、肝素等亦可出现阳性反应。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自身抗体检测化验类别一:免疫功能检查化验类别二:自身抗体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单纯性紫癜
疾病别名易发瘀斑综合症疾病分类血液科疾病概述单纯性紫癜是不明原因的皮肤紫癜,多见于女性,临床特点为皮肤细小的瘀点及大小不等的瘀斑,常见于下肢及臀部,反复发作,易发作与月经期,少数病人束臂试验可为阳性。依据本病的中医发病机制,预防上应采取增强体质,起居有节,匆过劳,发病后应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