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头蚴病
如裂头蚴寄生在眼球可使眼球突出,并发疼痛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白内障、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人有可能成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继宿主或终宿主。诊断检查:在流行区有吃生蛙、生蛇史及饮生水或用蛙肉、蛙皮敷疮、敷眼的病史,患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游走性的皮下结节或肿块,则考虑有本病的可能。
-
WS 438-2013 裂头蚴病的诊断
本文件特指由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引起的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mansoni)。肉眼可见每个节片中部凸起的子宫。附录F(资料性附录)鉴别诊断:F.1寄生虫病:F.1.1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在人体内移行、寄生时可引起皮下包块型、眼型、脑型或脊髓型并殖吸虫病,其临床表现分别与皮下、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相似。
-
曼氏裂头蚴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头节细小,呈指状。再通入节片前部中央腹面的圆形雄生殖孔。经3—11天发育成原尾蚴。当受染的蛙被蛇、鸟类或猪等非正常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在其肠中发育为成虫,而是穿出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
-
短膜壳绦虫病
治疗可服吡喹酮,还可采用槟榔煎剂、氯硝柳胺或甲苯达唑等。疾病名称:短膜壳绦虫病英文名称:hymenolepiasisnana别名:微小膜壳绦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裂头蚴病ICD号:B71.0流行病学:人及鼠类为感染源。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寄生宿主小肠上端,虫体末端妊娠节片常在脱落前崩破,虫卵散出,随粪便排出。
-
脑裂头蚴病手术
裂头蚴特异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及脑脊液强阳性;再结合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诊断。禁忌症:1.大面积广泛脑皮质萎缩和白质退变,神经缺失严重,脑水肿不重,又位于功能区者。3.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改善,特异抗原ELISA试验阴性者。术中注意要点:肉芽肿囊腔较大,或取出蠕虫时仅见节片未见头节,应仔细寻找。
-
脑孟氏裂头蚴病手术
裂头蚴特异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及脑脊液强阳性;再结合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诊断。禁忌症:1.大面积广泛脑皮质萎缩和白质退变,神经缺失严重,脑水肿不重,又位于功能区者。3.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改善,特异抗原ELISA试验阴性者。术中注意要点:肉芽肿囊腔较大,或取出蠕虫时仅见节片未见头节,应仔细寻找。
-
脑裂头蚴病
人类饮用含尾蚴的生水,摄食含尾蚴的未煮熟蛇、蛙、鸟、梭尾螺的肉,或裂头蚴直接由皮肤、粘膜伤口侵入,即可患裂头蚴病。禁忌症:1.大面积广泛脑皮质萎缩和白质退变,神经缺失严重,脑水肿不重,又位于功能区者。体位视具体部位决定。术中注意要点:肉芽肿囊腔较大,或取出蠕虫时仅见节片未见头节,应仔细寻找。
-
长膜壳绦虫病
10天发育成似囊尾蚴,人或鼠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后,在肠腔内经12~发病机制:长膜壳绦虫病成虫主要寄生在鼠类肠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鼠体,被中间宿主如谷甲虫、蟑螂、蚤类等吞食后,六钩蚴通过肠壁进入血腔,经7~诊断: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即可确诊。相关药品:吡喹酮、氯硝柳胺相关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曼索裂头蚴病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曼索裂头蚴病是由曼索裂头蚴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眼部有无慢性炎症。症状体征:1.病史注意有无反复发作的眼睑肿胀、畏光流泪及上、下眼睑或结膜下游走性小结节症状,以及结节破溃,幼虫爬出史(眼裂头蚴病),有无胸、腹、颈部等局部皮肤游走性硬结节史。
-
裂头绦虫病
疾病别名bothriocephaliasis疾病代码ICD:B70.0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裂头绦虫病(diphyllobothriasis)是由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的疾病。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囊虫病、并殖吸虫病(斯氏肺吸虫病)相鉴别,眼裂头蚴病,尤其球后感染致凸眼者应与视网膜细胞瘤相鉴别。贫血者用维生素B12及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