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蛇
拼音名:HǎiSh 别名:大灰蛇、扁尾海蛇、半环扁尾蛇、龟头海蛇、黑尾海蛇、黑背海蛇、黑点海蛇、黄腹海蛇、黑头海蛇、斑海蛇、棘海蛇、黄海蛇、小头海蛇来源:有鳞目海蛇科蓝灰扁尾海蛇Laticaudacolubrina(L.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近海。功能主治:主治风湿性关节痛及疥癣。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海蛇天麻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aisheTianmaJiu标准编号:WS3-B-1819-94处方:海蛇20g天麻3g白术2.4g羌活2.4g独活3g当归3g赤芍3g防风3g玉竹3g香加皮3g离根香3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海蛇切成小块,用白酒浸泡一个月以上,取上清液备用;其他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6页)。功能与主治:滋补健身,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
海蝰
Viperine别名:海蛇、黑尾海蛇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蛇科动物海蝰除去内脏的全体。眼前鳞1,眼后鳞2,前颞鳞多为2,偶有1或3,后颞鳞2、3或4。颈部鳞列27-35行,体最粗部鳞列40-51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于海洋,常游泳于近海上层。性味:味咸;性平归经:肺;脾经功能主治:祛风;主皮肤湿疹;
-
蛇婆
《*辞典》:蛇婆: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 P 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下唇鳞7片;尾端最后有1片大鳞。生活于海中,捕食鱼类。夏末产卵于岩礁间。生境分布:分布东海及南海。性味:《本草拾遗》:味咸,平,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白毒痢,五野鸡病,恶疮。
-
青鳞鱼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温水性中层小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栖息于近海沿岸,在黄渤海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为泥沙质海底。化学成份:青鳞鱼含丁酸(butyricacid),三甲胺(trimethylamine),2-甲基-丙醛(2-methyl-propanal),丙醛(propanal),乙醛(ethanal)等。性味:味甘;性温归经:心经功能主治:解毒。
-
阳遂足
拼音名:YánɡSuíZú别名:蛇尾、海蛇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阳遂足科动物滩栖阳遂足的全体。盘的间辐部略凹入,背面覆有裸出的皮肤,皮内有圆形穿孔板骨片。触手孔大,但无触手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为褐色,腕末端呈灰褐色或灰色,腹面略浅。性味:味咸;杀虫止痒。主风湿疼痛;摘录:《中华本草》
-
长腕幼虫
长腕幼虫是海胆和海蛇尾继原肠胚后的浮游性幼虫。身体背腹呈扁平的倒三角形,从含有V字形消化管的身体伸出左右对称的一定数目的腕,中含钙质骨骼(rod).海胆类的幼虫称为海胆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它们都是经过浮游生活后,由围绕着消化管和肠体腔囊的部分发育成为成体,在腕等脱掉后即完成其变态。
-
群用蛇药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治眼镜蛇咬伤效果很好,对银环蛇、蝮蛇、海蛇、五步蛇、龟壳花蛇、竹叶青等咬伤亦有效。用量用法:口服:首次服8片,以后每次4~6片,1日3~4次,嚼碎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