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桐科
中文名珙桐科拼音名gongtongke拉丁名Davidiaceae描述Nyssaceae珙桐科,双子叶植物,3属,约12种,分布于北美和亚洲,我国有3属,8种,除供庭园观赏外,木材可用,喜树含喜树碱,能抗癌。叶互生,单叶,全缘或有齿缺,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排成顶生或腋生的头状花序或为伞房状或伞形状的聚伞花序;核果或翅果。
-
喜树果
叶互生,卵状长方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化学成分含喜树碱(camptothecine)、喜树次碱(venoterpine)、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树碱(10-methoxycamptothecine)、白桦脂酸(betulicacid)、长春甙内酰胺(vincoside-lactam)等。
-
珙桐属
中文名珙桐属拼音名gongtongshu拉丁名Davidia中国植物志52(2):157描述DavidiaBaill.珙桐属,珙桐科,只有珙桐D.involucrataBaill.1种,产我国西南和鄂西,为一很美丽的森林植物。花杂性,排成顶生的圆头状花序,花序下承以白色、叶状苞片2-3枚;子房下位,6-10室,每室有胚珠1颗;属下物种珙桐、珙桐(原变种)、光叶珙桐
-
山白果
拼音名:ShānBáiGuǒ英文名:DauidiainuolucrataBaill.来源:药材基源:为珙桐科植物珙桐的果皮。两性花的子房下位,6-10室,先端有退化花被和雄蕊,花柱常有6-10分枝。本变种同原种的区别在于:叶下面无毛,或嫩叶脉上被稀疏短柔毛及粗毛,有时下面被白粉霜。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摘录:《中华本草》
-
山白果根
拼音名:ShānBáiGuǒGēn别名:水梨子、水冬瓜、水梨来源:药材基源:为珙桐科植物珙酮或光叶珙桐的根。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花序下有两片白色大苞片,苞片长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cm;本变种同原种的区别在于:叶下面无毛,或嫩叶脉上被稀疏短柔毛及粗毛,有时下面被白粉霜。
-
喜树皮
《*辞典》:喜树皮: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XǐSh P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功能主治:治牛皮癣:喜树皮(或树枝)切碎,水煎浓缩,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调成10~20%油膏外搽。亦可取叶加水浓煎后,外洗患处。注意:忌用铁器煎煮、调制。
-
喜树叶
《*辞典》:喜树叶:出处:江西《中草药学》拼音名:XǐSh Y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药理作用:详喜树条。功能主治:治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
山茱萸目
山茱萸目(Cornales)包括山茱萸科(含珙桐科Nyssaceae、八角枫科Alangiaceae)、绣球科等3科。本目被认为是菊亚纲核心群的姐妹群,置于菊亚纲的基部。该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Engler和Hutchinson系统均置于荨麻目,Cronquist系统单立杜仲目,置于金缕梅亚纲,Takhtajan系统也立杜仲目,但置于山茱萸亚纲。
-
喜树属
中文名喜树属拼音名xishushu拉丁名Camptotheca中国植物志52(2):144描述CamptothecaDecne.喜树属,珙桐科,只有喜树C.acuminataDecne.1种,产我国西南部和中南部,东部、中部习见栽培,含喜树碱,为抗癌药。花杂性同株,无梗,结成头状花序;子房伸长,下位,1室,有胚珠1颗;属下物种薄叶喜树、喜树、喜树(原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