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陵菜
主根发达,圆柱形。羽状复叶互生,基生叶有15~8月,果期8~委陵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委陵菜治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肠炎,风湿性关节炎,咽喉炎,百日咳,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煎服,15~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或薄壁组织中,直径6~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
委陵菜属
中文名委陵菜属拼音名weilingcaishu拉丁名Potentilla中国植物志37:233描述PotentillaL.委陵菜属,蔷薇科,约200多种,广布于北温带,我国约90种,各地均有分布。心皮多数,1室,有胚珠1颗,花柱脱落;
-
人参果
《西藏常用中草药》·人参果:人参果为中药名,为蕨麻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平。还含杨梅树皮素、槲皮素、槲皮苷、胆碱、甜菜碱、琥珀酸、咖啡酸、异阿魏酸、龙胆酸、水杨酸、原儿茶酸等。《陕西中草药》·人参果: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RénShēnGuǒ别名:人头七、开口箭来源:为兰科植物角盘兰的带根全草。
-
鸡冠草
《*辞典》:鸡冠草: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拼音名:JīGuānCǎo别名:二裂翻白草、二裂委陵菜(《宁夏中草药手册》),痔疮草(《陕西草药》),黄瓜绿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叉叶委陵菜由病态变为红色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根茎木质化。花托密生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
-
蕨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麻:拼音名:Ju M 别名: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L.,以块根入药。茎生叶托叶革质,淡绿色,多深裂;②网纹、环纹和螺纹导管直径20-40 m。除含上述鞣质、委陵荚威和黄酮类外,不含生物碱和皂甙。2.全草中含氨、胆碱、甜菜碱(Betaine)、组氨酸。
-
延寿果
概述:延寿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西藏常用中草药》记载的蕨麻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平。功能主治:功在健脾利湿,益气补血。主治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病后贫血,营养不良,小儿惊悸。还含杨梅树皮素、槲皮素、槲皮苷、胆碱、甜菜碱、琥珀酸、咖啡酸、异阿魏酸、龙胆酸、水杨酸、原儿茶酸等。
-
柳叶菜花
拼音名:LiǔYèCàiHuā英文名:EpilobiumhirsutumL.别名:地母怀胎草花、水丁香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化。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3cm,宽7-17mm,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齿。子房下位柱头4裂,短棒状至棒状。调经涩带。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
-
沼委陵菜属
中文名沼委陵菜属拼音名zhaoweilingcaishu拉丁名Comarum中国植物志37:331属下物种西北沼委陵菜、沼委陵菜
-
翻白叶
《*辞典》:翻白叶: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FānB iY 别名:小管仲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根。春、秋、冬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茎直立,有分枝。聚伞花序,有花3~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野。分布云南、四川。性味:涩微苦,平。功能主治:消食,行气。治食积胃痛,痢疾。
-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poteroides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血崩。
-
白地榆
概述:白地榆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管仲之别名。别名:翻白叶、白地榆、地槟榔、银毛委陵菜。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亮叶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Wall.的根或全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收敛止泻。①治肺结核咯血,吐血,鼻衄,血崩,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研末撒治外伤出血。
-
蔷薇根
《*辞典》:蔷薇根:出处:《纲目》拼音名:Qi nɡWēi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根。治肺痈,消渴,痢疾,关节炎,瘫痪,吐、衄、便血,尿频,遗尿,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疖疥癣。②《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痈疽恶疮,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肠风泻血,恶疮疥癣,小儿疳虫肚痛。
-
涩草
《*辞典》:涩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 Cǎo别名:锦标草、金钱标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叶委陵菜的根。花排列成不完整的伞形花序,花轴长于叶,具叶状苞片;心皮多数,1室,花柱短,脱落。生境分布:生长于高山之阳坡。性味:性微寒,味涩、甘,无毒。功能主治:治风热声哑,湿痰风邪,腹痛下痢及妇女白带。
-
鼠尾草
拼音名:ShǔWěiCǎo别名:坑苏、紫花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japonicaThun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淡白色,冠筒筒状,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圆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
药王茶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Y oW nɡCh 别名:金腊梅、棍儿茶、扁麻、金露梅,木本委陵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老梅的叶。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有丝状毛,上面有疏生或较密的伏生毛,下面无毛或近无毛,有时侧脉上有绢毛;托叶膜质,卵状或卵状披针形。
-
鸡脚刺
《*辞典》:鸡脚刺: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JīJiǎoC 别名: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②治急性胃肠炎:三颗针根或茎一至二两,水煎服或代茶饮。(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④治湿热黄疸:三颗针一两,煎水吃。
-
地莓
概述:地莓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汇编》,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蛇莓之别名。性味:甘、苦,寒,有小毒。1.治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痢疾,黄疸肝炎,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还含委陵菜酸、杜鹃素、白桦苷、野蔷薇芍药糖酯、蛇莓苷等,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非皂化物质主要为β-谷甾醇。
-
地槟榔
概述:地槟榔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管仲之别名。别名:翻白叶、白地榆、地槟榔、银毛委陵菜。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亮叶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Wall.的根或全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收敛止泻。①治肺结核咯血,吐血,鼻衄,血崩,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研末撒治外伤出血。
-
管仲
《*辞典》:管仲: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GuǎnZh nɡ别名: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贵州民间药物》),地管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地摈榔、白地榆(《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亮叶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加水煎好。
-
金棒锤
拼音名:JīnB nɡChu 别名:细蔓委陵菜、金金棒、小五爪龙来源:蔷薇科金棒锤PotentillareptansL.,以块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河北、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性味:块根:甘,平。功能主治:块根:生津止渴,补阴,除虚热。主治虚劳,白带,虚喘。全草:发表,止咳。外用治疮疖。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金金棒
《*辞典》:金金棒: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JīnJīnB nɡ别名:小五爪龙、金棒锤(《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绢毛细蔓委陵菜的块根。1.2厘米,边缘有钝锯齿,近基部1/3全缘,上面有柔毛,下面被绢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沟岸或河滩草地。功能主治:生津止渴,补阴,除虚热,治虚劳白带,虚喘。
-
金露梅
拼音名:JīnL M i别名:金腊梅、金老梅、药王茶、棍儿茶、扁麻、木本委陵菜来源:蔷薇科金露梅Dosiphorafruticosa(L.生境分布:辽宁、华北、西北、四川、云南。功能主治:叶:清暑热,益脑清心,调经,健胃。主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月经不调。花:藏医用治赤白带下。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锦线镖
别名:锦标草、金线镖、银叶委陵菜、红地榆[四川盐源]来源:蔷薇科锦线镖PptentillaleuconataD.D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肠痈,风热声哑,痢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五角叶葡萄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WǔJiǎoY P Tɑo别名:野葡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根皮。叶卵形或五角状卵形,长8~圆锥花序长8~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坡灌木丛中、石崖或沟边。②《贵州草药》: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生肌,利湿。和蜂蜜捣敷患处。③治赤痢:野葡萄根皮、何首乌、委陵菜各二钱。
-
三匹风
概述:三匹风为中药名,出自清代刘士季所著《草木便方》,即《名医别录》记载的蛇莓之别名。1.治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痢疾,黄疸肝炎,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还含委陵菜酸、杜鹃素、白桦苷、野蔷薇芍药糖酯、蛇莓苷等,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非皂化物质主要为β-谷甾醇。
-
银毛委陵菜
别名:管仲[云南]、白地榆、地槟榔、翻白叶、翻白草、西南委陵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Wall.,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收敛止泻。用于鼻衄,肺结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红崩,白带;
-
三叶蔗
概述:三叶蔗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即《名医别录》记载的蛇莓之别名。性味:甘、苦,寒,有小毒。1.治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痢疾,黄疸肝炎,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还含委陵菜酸、杜鹃素、白桦苷、野蔷薇芍药糖酯、蛇莓苷等,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非皂化物质主要为β-谷甾醇。
-
消火止痢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yanZhiliWan标准编号:WS3-B-0387-90处方:翻白草200g山楂(焦)100g白头翁100g?地榆(炭)100g委陵菜200g火炭母200g制法:以上六味,除火炭母外,其余翻白草等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性状:本品为白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黑褐色;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痢。6g,一日2~
-
地蜂子
别名:三片风、三爪金、山蜂子、三张叶、三叶蛇莓。《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蜂子:别名:蜂子芪、山蜂子、软梗蛇扭、毛猴子、独脚伞、独脚委陵菜、三爪金、地蜘蛛、铁枕头、三叶翻白草来源:为蔷薇科委陵属植物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freynianaBornm.和地蜂子P.freynianaBornm.var.sinicaMigo,以根或全草入药。5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