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楝素
概述:川楝素亦称苦楝素。是从中药苦楝皮中分离的具有驱蛔作用的楝烷型五环三萜类成分,无色针状结晶。由于本品能兴奋肠肌,使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驱虫时不必服泻药,是较理想的驱虫药。药品说明书:别名:苦楝素,川楝素外文名:Toosendanin适应症:有驱除蛔虫,蛲虫和鞭虫的作用,以对蛔虫的作用最明显。
-
驱虫药
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实验证明,正常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区突触小泡的密度为184±37цm2/单给川楝素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小泡明显减少,平均密度为68±15/um2,而给予毒素后再给川楝素的小鼠平均密度分别为137±18/μm2和130±26/μm2,对进一步探索川楝素及肉毒毒素的作用机理有一定的意义。③兴奋胆囊。
-
楝实
原名楝实。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杀虫的功能。清代除沿用酒蒸、面裹煨、麸炒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火煅(《外科大成》)、火烧存性(《外科证治全生集》)、盐水泡(《医宗金鉴》)等炮制方法。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胞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
-
金铃子
原名楝实。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杀虫的功能。清代除沿用酒蒸、面裹煨、麸炒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火煅(《外科大成》)、火烧存性(《外科证治全生集》)、盐水泡(《医宗金鉴》)等炮制方法。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胞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
-
川楝子
原名楝实。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杀虫的功能。清代除沿用酒蒸、面裹煨、麸炒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火煅(《外科大成》)、火烧存性(《外科证治全生集》)、盐水泡(《医宗金鉴》)等炮制方法。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胞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
-
苦楝皮
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或楝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性味归经: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入肝、脾、胃经。苦楝皮治蛲虫病:研末以蜜制成栓剂,塞入肛门内。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功能与主治:杀虫,疗癣。
-
肺蛔虫病
肺蛔虫病患者主要有畏寒、发热、胸闷、咽痒、干咳、荨麻疹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可有哮喘、呼吸困难、痰中带血、胸痛、头痛、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症状。②经小肠黏膜淋巴管、胸导管、左心到肺;肺蛔虫病的诊断:肺蛔虫病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但蛔虫感染仍以寄生虫学诊断为主。
-
苦楝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苦楝素,川楝素外文名:Toosendanin适应症:有驱除蛔虫,蛲虫和鞭虫的作用,以对蛔虫的作用最明显。驱虫效果优于山道年。主要用于肠蛔虫病。4岁服50~250mg(为安全计各年龄组一般宜用最小量)。睡前用温开水顿服。规格:片剂:每片25mg。
-
苦味素
苦味素是一类具苦味化合物的通称,在中草药成分中主要指除了生物碱、甙类以外具有苦味性质的物质。苦味素可以分为一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此类成分除共同具有苦味外,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例如地黄是滋阴药物,具有降低血糖和利尿的药理作用,桅子的果实中含有多种苦味成分,具有清热泻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