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活血
别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来源及产地: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茎藤。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1.治肠痈,乳痈,风湿痹痛,四肢酸楚,痢疾,经闭,痛经,钩虫病,蛔虫病。
-
血木通
概述:血木通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浙江中药手册》记载的红藤之别名。别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1.治肠痈,乳痈,风湿痹痛,四肢酸楚,痢疾,经闭,痛经,钩虫病,蛔虫病。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毛柳苷、鹅掌楸苷(Liriodendrin)等。
-
红藤
别名:又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性味归经:苦,平。入肝、大肠经。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1.治肠痈,乳痈,风湿痹痛,四肢酸楚,痢疾,经闭,痛经,钩虫病,蛔虫病。2.治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毛柳苷、鹅掌楸苷(Liriodendrin)等。
-
大血藤
概述:大血藤大血藤为中药名。拉丁名:CaulisSargentodox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sargentgloryvine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红皮藤、大活血、蕨心藤、红血藤、黄梗藤、五花七、千年健、红藤。性味与归经:苦,平。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
胃友
《*辞典》:胃友: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W iYǒu别名:叶上花、清香桂、万年青(《云南中草药》),土丹皮、大风消(江西《草药手册》),野樱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花期春季。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治胃痛,跌打损伤。(《云南中草药》)②治老伤发痛:鲜胃友、大活血各一两,茜草、徐长卿各五钱。
-
五香血藤
《*辞典》:五香血藤: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WǔXiānɡXu T nɡ别名:大活血(《天目山药植志》),紫金藤、钻骨风(《贵州草药》),血藤(《中草药资料》)。(《中草药资料》)备注:贵州地区作五香血藤入药的,除本品外,尚有华中五味子、饭团藤及合蕊五味子等多种北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茎藤。
-
野杜仲
《*辞典》:野杜仲: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YěD Zh nɡ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的根、根皮或树皮。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沟谷林缘,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功能主治:治腰痛,血瘀闭经,痛经。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
-
金蒲汤
处方:金银花30-60克,蒲公英30-60克,冬瓜子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黄10-20克(后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主湿热壅遏肠腑,气滞血瘀,热腐成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重者每日2剂,日服4次。摘录:朱日升方
-
大血通
别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来源及产地: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茎藤。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1.治肠痈,乳痈,风湿痹痛,四肢酸楚,痢疾,经闭,痛经,钩虫病,蛔虫病。
-
红藤蓼
别名:竹叶舒筋、大活血、舒筋草、鹿蝉通筋草来源:蓼科红藤蓼PolygonumemodiMeis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淡,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