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房下位
子房全部生于凹陷的花托内,并与花托完全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生于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这种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称为子房下位。
-
被子植物
进行双受精。人们推测的有:藻类、蕨类、松杉目、买麻藤目、本内苏铁目、种子蕨等。塔赫他间认为,本内苏铁的孢子叶球和木兰的花的相似性是表面的,因为木兰类的雄蕊(小孢子叶)象其他原始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叶一样是分离、螺旋状排列的,而本内苏铁的小孢子叶为 状排列,且在近基部合生,小孢子囊合生成聚合囊;
-
石蒜科
他认为,花序的类型比子房上下位更重要,因此他将百合科中具有伞形花序而下承以由1至数枚苞构成的总苞的植物,虽具有上位子房亦转移至石蒜科中,例如葱属Allium是,在另一方面,为使石蒜科更为划一和更自然起见,将原置于该科中不具伞形花序的属调整出去而另成数科,如龙舌兰科Agavaceae和仙茅科HyPoxldaceae等是。
-
叶上珠
《*辞典》·叶上珠: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YèShànɡZhū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密聚伞花序,着生于叶上面的中脉上,近叶基部,或生于嫩枝上,雌花1~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
-
白猪鼻孔
拼音名:BáiZhūBíKǒnɡ别名:白侧耳、圆叶蕺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花下具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的苞片,长约3mm,最下部的3-4片特大,白色,叶状,长1.2-1.8cm,宽0.8-1.2cm,无花被;子房下位,倒锥形,心皮4,花柱线形,外弯而不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阴处、路旁及水沟边。
-
菠萝根叶
拼音名:BōLuóGēn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根或叶。苞片三角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淡红色;果实球果状,由增厚肉质的中轴、肉质的苞片和螺旋排列不发育的子房连合成1个多汁的聚花果,顶常冠有退化、旋叠状的叶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种植。功能主治:消食和胃;
-
菠萝皮
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露兜子为名。拼音名:BōLuóPí别名:波罗、番娄子、露兜子、地菠萝、草菠萝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果皮。原形态:凤梨草本。茎短,基部生有吸芽。苞片三角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淡红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种植。性味:涩;
-
藏紫菀
拼音名:CánɡZǐWǎn别名:青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头状花序或根。总苞半于形,直径1.2-2cm,黄绿色;雌蕊1,柱头2裂,披针形,其上簇生黄色长柔毛,子房下位,冠毛1层,淡灰黄色或紫褐色,与管白色糙毛。冠毛碎片,为多细胞组成的毛状物,胞壁稍厚,具纹孔,顶端渐尖呈刺状。性味:味苦;
-
长叶珊瑚果
拼音名:ChánɡYèShānHú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长叶珊瑚的果实。叶窄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9-18cm,宽1.5-3.5cm,下面无毛或仅中脉被短柔毛,边缘具细锯齿4-7对。雄蕴含序圆锥状,被疏毛,子房下位,圆柱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常绿阔叶林下。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大叶钩藤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带钩茎枝。秋、冬季采集,切段,晒干.子房下位,纺锤形,2室。蒴果有长柄,纺锤形,长1~1.5厦米,有粗毛。生境分布: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化学成份:含钩藤碱。性味:《云南中草药选》:甘苦,凉。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平肝,熄风镇惊。治抽搐,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骨髓炎。
-
朝鲜梾木枝
拼音名:CháoXiānLáiMù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朝鲜梾木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coreana(Wanger.)Sojak[CornuscoreanaWanger.]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花萼裂片4,齿状披针形,不整齐,长0.5-1.1mm,长于花盘,外侧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活络;
-
赤瓟
《*辞典》:赤瓟:出处:《黑龙江中药》拼音名:Ch P o别名:气包(《东北药植志》),赤包、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果实成熟后连柄摘下,防止果实破裂,用线将果柄串起,挂于日光下或通风处晒干为止。萼短钟形,裂片5,线状披针形,反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
-
刺楸茎
拼音名:CìQiūJ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表面灰色至灰棕色,有黄棕色圆点状皮孔和淡棕色的角状刺,刺尖锐,侧扁,基部扁而宽阔,呈长椭圆形,微有光泽。老茎髓部较小,木部宽广,质轻松,气微,味微苦、微辛。
-
刺通草
单叶互生,叶柄长60-90cm,通常疏生短刺,密被棕色绒毛或无毛或仅基部被毛,具条纹;侧脉在两面隆起。子房下位,6-10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有6-10条浅棱。性状:性状鉴别完整叶片直径可害90cm,掌状深裂裂片5-9,披针形,先端长国尖,边缘有大锯齿,两面或仅在下面散生黄色星状毛;性味:味微苦;主跌打损伤;髓心:利尿。
-
大扁竹兰
拼音名:DàBiǎnZhú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扇形鸢尾的根茎。花蓝紫色,直径7.5-8cm,花被管长约2cm,外花被裂片倒卵形,有深紫色的斑纹及条纹,边缘波状皱褶,中肋上具黄色鸡冠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草地、林缘及河边湿地。性味:苦;肺热咳喘;
-
大金香炉
《*辞典》:大金香炉: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D JīnXiānɡL 别名:假豆稔(《南宁市药物志》),豹牙郎、石老虎(《广西药植名录》),白爆牙郎(《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展毛野牡丹的根或叶。10朵簇生枝梢;治泄痢,崩漏带下,内外伤出血。附方:①治痢疾:白爆牙郎、地桃花根各一两。
-
鹤虱风
《*辞典》:鹤虱风: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H ShīFēnɡ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小总苞片数枚,不裂或羽状分裂;尚含胡萝卜碱、吡咯烷。花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_二葡萄糖甙、芹菜素葡萄糖甙。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有小毒。②《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病及痒疹。
-
核桃楸果
《*辞典》:核桃楸果:出处:《河北药植志》拼音名:H TɑoQiūGuǒ别名:胡桃楸、马核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楸马核果(《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未成熟果实或果皮。花单性,雌雄同株;10朵,与叶同时开放,花被4,苞及小苞合绕子房外壁,子房下位,柱头2裂,柱头面呈乳头状,暗红色。
-
大叶沿阶草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D Y Y nJiēCǎo别名:八宝镇心丹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状。总状花序直立,腋生;子房下位,柱头3齿裂。生境分布:生于沟边林下潮湿处。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定心安神,止咳化痰,治心悸,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
待宵草
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拼音名:D iXiāoCǎo别名:香待霄草、夜来香、月下香、月见草(《中国经济植物志》)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的根。茎生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狭楔形,先端渐尖,两面均生白色短毛,叶脉及边缘并有长柔毛,边缘有不整齐疏锯齿。蒴果长圆柱形,略呈4棱,长2~
-
灯笼花
出处:灯笼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灯笼花,昆明僧寺中有之。拼音名:DēnɡLonɡHuā别名:法罗喜、岩龙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灯笼花的块茎及根。茎的基部通常增大成粗肥的块茎,根亦多为纺锤状。单叶互生;叶柄短,被微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500-1800m的常绿林中老树上或岩石上。
-
地贵草根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Gu CǎoGēn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滇桂蛇根草的根。原形态:滇桂蛇根草,又名:地贵草。单叶对生,具短柄,无托叶,叶片披针形,长5~花为伞房花序式的聚伞花序;雄蕊5,互生于花冠上;子房下位。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治风湿劳伤,周身疼痛。
-
吊白叶
子房下位。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治燥咳,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疮疡疥癣。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皮肤干燥及发痒。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收敛,凉血。附方:①治癣:吊白叶、构皮各等量。(《云南思茅中草药选》)③治水火烫伤:粉桐叶绞汁涂。⑦治肺燥咳嗽:羊脆骨花三钱,水煎服。
-
钓兰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Di oL n别名:金边吊兰(《南宁市药物志》),八叶兰、兰草、硬叶吊兰(《广西中草药》)。②《泉州本草》:味甘微酸,性凉。治咳嗽,声哑,吐血,经闭,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聤耳,牙痛。①《岭南采药录》:凡患声嘶音哑,取全草煎服。④治吐血:吊兰、野马蹄草各一两。⑤治跌打肿痛;
-
丁榔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榔皮:拼音名:DīnɡL nɡP 别名:丁木树、白对节子来源: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梾木CornusmacrophyllaWall.,以树皮入药。)Soja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切段,晒干。性味:味苦;利湿止泻。2.《陕西中草药》:祛风止痛,通经活络。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摘录:《中华本草》
-
毒芹根
《*辞典》:毒芹根:出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拼音名:D Q nGēn别名:走马芹(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毒芹的根。裂片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深浅不等的粗锯齿:叶柄基部宽展呈长圆形的叶鞘。雄蕊5,与花瓣互生;化学成份:全草含有毒成分毒芹素和无毒成分毒芹醇。
-
对叶散花
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Du Y S n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小枝上部具柔毛。核果,扁卵状椭圆形,红棕色,疏被星状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祛湿止痒。附方:①治风寒湿痹:宜昌荚蒾三钱,木防己八钱,豨莶草五钱,摇竹消三钱。②治脚丫湿痒:宜昌荚蒾叶捣汁,搽患处。
-
番石榴子
单叶互生,稀有 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化学成份:1.2.树皮含鞣质18.56%和有机酸。
-
肝风草
《*辞典》:肝风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GānFēnɡCǎo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线形,稍长于雄蕊,柱头微3裂。生境分布:常为盆栽。花瓣中含芸香甙。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治小儿急惊风,羊痫风。水煎调冰糖服;
-
岗松根
拼音名:GǎnɡSōnɡGēn别名:扫把枝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eckeafrutescens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中永1条,无侧脉。苞片早落;蒴果小,长约2mm;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肚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利尿。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
-
灌木蒲桃
拼音名:GuànMùPúTáo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簇花蒲桃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fruticosrm(Roxb.)DC.[EugeniafruticosaRox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直径6mm,成熟时红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疏林或荒地上。性味:味苦;
-
海红
《*辞典》:海红: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HǎiH nɡ别名:海棠(《通志》),海棠梨(《纲目》),棠蒸梨(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幼枝疏生柔毛,老时光滑。萼片5,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与萼筒等长;生境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云南等地,多为栽培。
-
大金银花
《*辞典》:大金银花: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JīnY nHuā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金银花的全草。椭圆形,长约8.5厘米,宽约3.8厘米,先端渐尖成急尖,基部圆形或微截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绿色,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白色细短柔毛,并有金黄色腺点;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下。功能主治:镇惊,祛风,败毒。
-
草龙根
拼音名:CǎoLónɡGēn英文名:Ludwigiahyssopifo-lia(G.Don)Exekk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线叶丁香蓼的根。单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1-3(-9)cm,宽0.2-1.5(-3)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侧脉11-17对,全缘。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扁球形。种子多数。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平喘止咳;摘录:《中华本草》
-
黑鹅脚板
《*辞典》:黑鹅脚板: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Hēi JiǎoBǎn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基生叶圆心形或心状五角形,长2~伞形花序,具2~3分枝,顶生;5,狭长椭圆形或狭披针形;小总苞片约5枚,线状披针形;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溪边。治麻疹后热毒未尽,耳热瘙痒,跌打损伤。
-
红敷地发
拼音名:HónɡFūDìFā别名:铺地毡、石莲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红敷地发的全草。地下茎租约1cm,有明显的叶痕。蒴果杯形,先端平截,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6mm,宽4mm,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被腺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的土坡、山谷疏林下,岩石的湿土上。性味:味甘;主肺热咳喘;
-
红花月见草
拼音名:HónɡHuāYuèJiànCǎo英文名:eveningprimroseofsafflower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红花月见草的根或全草。基生叶多数,铺地,倒披针形,先端印圆或急尖,中部以下渐狭并作不规则的羽状深裂;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可增加冠脉流量,还能抑制心肌,减慢心率、降低血压、舒张主动脉、扩张外周血管。
-
喉痧药
拼音名:HóuShāYào英文名:HairyCantonsonerilla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蜂斗草的全株。雄蕊3,等长,常偏向一侧,花丝长约7mm,花药长约8mm,基部略尖,微叉开,药隔不延长,子房下位,并形,先端具膜质冠,具3个缺刻。产后血崩;
-
蝴蝶花
《*辞典》:蝴蝶花: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拼音名:H Di Huā别名:铁扁担(《上海常用中草药》),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豉叶、下搜山虎(《贵州草药》)。来源:为鸢尾科植物蝴蝶花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水边等阴湿地。备注:本植物的根茎(扁竹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黄花小二仙草
拼音名:HuánɡHuāXiǎoèrXiānCǎo英文名:ChinesisHaloragis别名:石崩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黄花小二仙草的全草。茎上部的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为细瘦的总状花序及穗状花序组成;花两性,极小,近无柄,基部具一小苞片;子房下位,4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左右的荒山砂地上。止咳平喘。
-
黄稔根
拼音名:HuánɡRěnGēn别名:木夕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北酸脚干的根。雄蕊4长4短,长者花丝长约4.5mm,花药长达7mm,短者花丝长约3mm,花药长约6mm,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基部微伸长呈短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760m的山谷、山坡密林中或林缘阳湿处。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熄风定惊。
-
鸡嗉子叶
别名:野荔枝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的叶。头状花序近球形,约为10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2cm,具4白色花瓣状总苞片,总苞片倒卵形,先端尖,长3-4cm,宽2-3cm;子房下位,2室。花期5-6月,果期9-10月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小儿疳积;虫积腹痛;水火烫伤;
-
建兰花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i nL nHuā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花。原形态:建兰(《群芳谱》),又名:燕草(陶弘景),秋兰(《本草衍义》),八月兰(《分类草药性》),官兰。子房下位。性味:《泉州本草》:味辛,平,无毒。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明目。治久咳,胸闷,腹泻,青盲内障。附方:治久嗽:建兰花十四朵。
-
剑花
出处:《广东中药》拼音名:Ji nHuā别名:量天尺花、霸王花(《岭南采药录》),昙花(《广州植物志》),七星剑花、龙骨花(《广东中药》Ⅱ),霸王鞭(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生境分布:生长于废墙上或树上,庭园中有栽培。化学成份:全草中曾分离出卅一烷和β-谷甾醇。
-
接气草
拼音名:JiēQìCǎo别名:召叶细辛、马蹄香、毛乌金、乌金七、花脸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短尾细辛的全草。花被在子房以上合生成直径约1cm的短管,裂片三角状卵形,被长柔毛,先端常具短尖尾,长3-4mm,通常向内弯曲;叶片心形,叶缘两侧在中部常向内弯,上面散生柔毛,下面脉上有毛。性味:辛;痰饮咳喘;
-
节瓜
Vegetablemarrow节瓜又名毛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是冬瓜的一个变种,所以又名小冬瓜,原产中国南部,是中国的特产蔬菜之一。节瓜的别名毛瓜节瓜的使用提示每次100克节瓜的选购在果实形状上,节瓜从短圆柱形到长圆柱形,果皮颜色从浓绿色、绿色到黄绿色都有,品种不少。单叶互生;种子多数,长卵形。
-
金鸡勒
《*辞典》:金鸡勒: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JīL 别名:金鸡纳(李承祜《药用植物学》)。也不能消灭红细胞前型疟原虫。少数人对奎宁有高敏性或特异质,反应特别严重,如产生所谓黑尿热(即急性溶血),可有寒战、高热、呕吐、背痛、黑尿(血红蛋白尿)、极度贫血及尿闭等,并可致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锯齿王根
拼音名:JùChǐWánɡGēn英文名:CaralliadiplopetalaHand.-Mazz.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锯叶竹节树的根。单叶对生;花瓣通常6-7,白色或淡红色,卵形,与花萼近等长,为花萼裂片的2倍,2 排列,外 与花萼裂片互生,内 着生于萼片上,通常有爪,边缘有小齿;性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聚藻
出处:《本草图经》在"海藻"条引陆玑《诗疏》云:"藻,水草,生水底。《纲目》载:"藻有二种,水中甚多 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 "并附有鳃草图拼音名:JùZǎo别名:水藻、水蕴、鳃草、午尾蕴、藻、金鱼草、草纱、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状狐尾藻的全草。性味:味甘;
-
苦丁
《*辞典》:苦丁: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KǔDīnɡ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草木便方》),叉头草(《四川中药志》,蛾子草(《中草药通讯》(3):58,1972)。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内列苞片披针形,较长,外列苞片短小;治疥癣,疔疮,痈肿,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