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背蕨
《*辞典》:粉背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拼音名:FěnB iJu 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江西民间草药》),水郎鸡(《贵州民间药物》),卷叶凤尾、岩飞蛾(《湖南药物志》)。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粉背蕨的全草。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利湿和瘀。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粉背蕨属
中文名粉背蕨属拼音名fenbeijueshu拉丁名Aleuritopteris中国植物志03(1):141属下物种矮粉背蕨、白边粉背蕨、北京粉背蕨、长尾粉背蕨、德钦粉背蕨、多鳞粉背蕨、多羽裸叶粉背蕨、粉背蕨、高山粉背蕨、假银粉背蕨、金粉背蕨、金爪粉背蕨、克氏粉背蕨、阔盖粉背蕨、阔盖粉背蕨(原变种)、阔羽粉背蕨、阔羽粉背蕨(原变种)、丽江
-
小蕨萁
拼音名:XiǎoJuéQí别名:小蕨鸡、白粉蕨、华北粉背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薄鳞蕨的全草。Aleuritopteriskuhnii(Milde)Chi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根茎直立,密被红棕色卵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小羽片4-5对,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长1-1.5cm,宽5-7mm,羽状深裂;性味:苦;
-
铜丝还阳
铜丝还阳此药为中国该科植物无粉五角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var.obscura)的全草。叶簇生,五角形,具3回羽状分裂,羽片3—5对,对生;袍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成熟时汇合成线形,囊群盖沿叶边连续着生。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的功效。用于痈肿疮毒、无名肿毒、烧烫伤、风湿疼痛等。
-
分经草
概述:分经草为中药名,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为《山西中草药》记载的通经草之别名。别名:金牛草、铜丝草、金丝草、分经草来源及产地:中国蕨科植物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Gmel.)Fee的全草。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百日咳,肺结核咯血,赤白带下,泻痢,风湿性关节炎。
-
白粉蕨
拼音名:B iFěnJu 别名:小蕨萁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华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kuhnii(Milde)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咳血,刀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水狼萁
拼音名:ShuǐL nɡQ 别名:卷叶凤尾、白兰地草、白栖石来源:蕨类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粉背蕨Aleuritopterisfarinosa(Forsk.)Free,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性味:苦、微涩,温。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脾燥湿,活血祛瘀。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消化不良,痢疾,腹痛,白带,跌打损伤。
-
通经草
《*辞典》:通经草:出处:《山西中药志》拼音名:TōnɡJīnɡCǎo别名:金丝草(《山西中药志》),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化学成份:叶中含粉背蕨酸、蔗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功能主治:止咳,调经,祛湿。治咳嗽,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
小蕨鸡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XiǎoJu Jī别名:白粉蕨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粉背蕨的根茎、叶。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有短柄,顶端的彼此以狭翅和叶轴相连,其余从无翅的叶轴分开,基部1对略短;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下石缝中,或坡脚阴处。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㈡小蕨鸡根茎、野棉花各三至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