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仙桃
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石仙桃:石仙桃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胃、十二指肠溃疡;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收缩成柄状。叶肉组织中,可见粘液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针晶束及方晶;药理作用:麻醉作用石仙桃的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
-
大吊兰
概述:大吊兰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别名: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的假鳞茎或全草。功能主治:养阴清肺,化痰止咳。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②治慢性骨髓炎。
-
石穿盘
概述:石穿盘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石仙桃之别名。别名: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的假鳞茎或全草。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
-
石橄榄
概述:石橄榄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石仙桃之别名。别名: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的假鳞茎或全草。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
-
石萸肉
概述:石萸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石仙桃之别名。别名: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的假鳞茎或全草。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
-
石上莲
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石上莲:石上莲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石仙桃之别名。别名: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生境分布:广东、广西。
-
石仙桃属
中文名石仙桃属拼音名shixiantaoshu拉丁名Pholidota中国植物志18:386描述PholidotaLindl.石仙桃属,兰科,约5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我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顶端具1-2叶;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常多少曲折;唇瓣基部无耳状小裂片,但有囊;花粉块4,蜡质,具弹性花粉块柄。
-
头痛定糖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outongdingTangjiang标准编号WS3-B-1730-94本品为石仙桃经提取制成的糖浆剂。(2)取(1)项下剩余的溶液1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蓝色荧光。检查pH值应为4.5~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6(附录34页)。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止痛。用于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
金瓜核
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JīnGuāH 别名:瓜子金(《广州植物态》),望水王仙桃、乳汁藤(《广西药植名录》),瓜子核、树上瓜子、眼树莲、瓜子藤(《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石仙桃、小耳环、上树瓜子(《广西中草药》),上树鳖、翼鱼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肺热咳血,小儿疳积,痢疾,疔肿疖疮。
-
麦斛
拼音名:MàiHú英文名:all-grassofInconspicuousBulbophyllum别名:石豆、石仙桃、鱼毙草、果上叶、一挂鱼、羊奶草、鸭雀嘴、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青兰、子上叶、瓜子莲、七仙桃、小扣子兰、石豆兰、石蚊虫、楼上楼、石莲子、根上子、石萸、单叶石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麦斛的全草。基部具多数丝状须根。
-
小石仙桃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生云南山石上。拼音名:XiǎoShíXiānTáo别名:对叶草、双叶岩珠、岩珠、双叶石枣、珠兰、岩豆、山枣、小叶石橄榄、水橄榄柳仔、果上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细叶石仙桃的全草或假鳞茎。花瓣卵形;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较小,棱角锐尖。滋阴润肺;
-
石莲
《中医大辞典》·石莲:石莲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红孩儿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兰科植物节茎石仙桃的全草·《中华本草》·石莲:拼音名:ShíLián别名:石蚌腿、石蚌接骨丹、石楞腿、石上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节茎石仙桃的全草。无根状茎。子宫脱垂;
-
鸦雀还阳
鸦雀还阳此药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yunnanensis)的带假鳞茎的全草。根状茎粗壮、横走。有长圆形或卯状长圆形的肉质假鳞茎。在假鳞茎顶端,常有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的叶2片。用于肺热咳嗽、结核咯血、胸肋疼痛、月经过多、淋巴结核、跃打损伤等。应注意保护野生种及其生态环境,并进行人工培植.
-
七仙桃
见《湖南药物志》。麦斛又名果上叶、七仙桃、石豆、青兰、小扣子兰、石仙桃。出《新修本草》。为兰科植物麦斛BulbophylluminconspicuumMaxim.的全草。入肺、胃经。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止痛。治肺燥干咳,肺结核咯血,热病烦渴,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小儿惊痫,风火牙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乱角莲
出处:《文山中草药》拼音名:Lu nJiǎoLi n别名:六棱椎来源:为兰科植物滇石仙桃的块根。生境分布:生于深山老林内树脚或石缝等阴湿处。性味:苦微麻,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风止痛。治消化不良,腹痛,痈疮肿毒,风湿疼痛。注意:孕妇忌服。备注:本品有毒,内服时应严格掌握剂量,过量服用可致呕吐腹泻。
-
下山虎
拼音名:XiàShānHǔ别名:小叶石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物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能育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上部,稍伸出;雌蕊子房线形,柱头近球形。蒴果近线形。花期10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石灰岩山林中的树上、石上或悬崖上。功能主治:止咳;坐骨神经痛;摘录:《中华本草》
-
九连灯
别名:石梅、石杨梅、石虾、石仙桃、七仙桃、鬼子头、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草来源:兰科九连灯LiparisplicataFranch.etS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清凉,解毒。主治白浊,肺痨,瘰疬,疮疥,腹胀痛,血吸虫病腹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扣子兰
概述:小扣子兰为中药名,出自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新修本草》记载的麦斛之别名。别名:果上叶、七仙桃、石豆、青兰、小扣子兰、石仙桃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麦斛BulbophylluminconspicuumMaxim.的全草。性味归经:甘、辛,凉。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止痛。
-
石豆
概述:石豆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新修本草》记载的麦斛之别名。别名:果上叶、七仙桃、石豆、青兰、小扣子兰、石仙桃。入肺、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活血止痛。主治肺燥干咳,肺结核咯血,热病烦渴,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小儿惊痫,风火牙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九莲灯
拼音名:JiǔLiánDēnɡ英文名:PlicateTwayblade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镰翅羊耳兰的全草。中萼片狭披针形,稍反折,长约5mm,宽1.3mm;性味:苦;微寒归经:肺;用于白浊、肺痨、瘰疬、疮疥、腹胀痛、便血、血吸虫病腹水。
-
石枣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枣子:别名: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来源: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yunnanensisSchlecht.,以假鳞茎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
石蝉草
《*辞典》:石蝉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Sh Ch nCǎo别名:火伤叶、胡椒草(《广西药植名录》),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云南中草药选》),豆瓣绿、红豆瓣(《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的全草。附方:治气管支气管炎,肺热咳嗽:散血丹、石仙桃、白芨,水煎服。